牆外文摘:如何阻止年邁獨裁的習近平打台灣?
2023年8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從習近平到普丁,年邁獨裁者的危險之處》,作者Michael Beckley指出,習近平和普丁都已年滿70歲,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及其盟友將面臨一個極其嚴重的威脅:這兩名正在變老且擁有核武器的領導人將結盟,因為他們已感到實現自己不切實際野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正如普丁對烏克蘭冒險發動戰爭所表明的,專制統治者並不總是想和平地淡出。作者說,留給年邁獨裁者重塑世界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他們對國內人民服從自己、國外的人卻蔑視自己的記憶卻越來越深。
文章說,習近平和普丁都明確表示過他們重新繪制歐亞大陸版圖的野心。外交手段沒能阻止普丁入侵烏克蘭,也不大可能改變習近平吞併台灣的念頭,他已將收復台灣描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步。想收復失地的獨裁者們一般不會被好言好語說服。他們只能被強大軍事力量和韌性經濟體的聯盟阻止。
作者認為,美國及其盟國應加快把武器運到烏克蘭和台灣等前線地區,打造一個擁有大量武器彈藥和關鍵資源的經濟和安全集團,以保護國際水域和盟國領土的安全。西方國家必須聯合起來,使北京和莫斯科不能有任何打一場輕鬆征服戰的幻想。
打台灣?中國軍隊沒有實戰經驗
《華爾街日報》推出系列播客"習近平的中國夢如何重塑中國"。在其第二部分中,該報中國分社副社長Josh Chin與記者Joyu Wang追蹤了中國軍隊在習近平治下的迅速發展,以及台北和華盛頓官員正如何為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做準備。
習近平在2012年掌權後馬上做的事情就包括命令中國軍隊和將軍們做好"能打仗、打勝仗"的準備。中國軍隊能做到幾分?Josh Chin認為,中國有220萬現役軍人,但幾乎沒有人參加過實戰。中國上一次打仗是1979年與越南在邊境發生小規模衝突。戰爭經驗很重要,尤其是考慮到現代戰爭的複雜性。中國現在有三艘航母,但單單操作一艘航母就需要數千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職責,所有人必須協同工作,然後再與其他艦船組成航母戰鬥群,各艦船之間也必須協同合作。然後這個航母戰鬥群還要與空軍和陸軍協調作戰。自反恐戰爭開始以來,美軍幾乎一直在打磨其進行此類複雜聯合行動的能力。中國則不然,一直以來主要是通過讓士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和其他地方的維和任務,來努力為他們積累作戰經驗。但如果你與中美兩國的國防官員和分析人士交談,他們都會指出,執行維和任務與諸如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而採取的重大軍事行動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如果有一天台灣要在軍事上對抗中國,能確定台灣是否有能力與之一較高下嗎?Joyu Wang認為,台灣自身有抵禦中國可能入侵的優勢。其中一個是地理因素,台灣和大陸相隔一道海,台灣海峽也波濤洶湧,一年中只有幾個月適合登陸。不過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島嶼,台灣也很容易受到封鎖。台灣政府也正注意到這一點,並試圖追加措施,確保在被封鎖的情況下,台灣的網路連接也能保持正常,能源儲備也是。因此,地理位置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保護台灣免受入侵,但也會讓台灣處於某種弱勢地位。
"倫敦涂鴉事件"的策劃者在玩反諷嗎?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網路媒體"歪腦"發表文章《 "倫敦涂鴉事件"是高級黑還是低級紅?談中國宣傳話語的傳播邏輯》,作者賈葭說,來自中國浙江的留學生一鵲主導策劃的"倫敦涂鴉事件"並非反對中國的反諷,因為一個敢於反諷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人,不僅應該有使用自由言論的勇氣,也應該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勇氣。從一開始小紅書的發布語言以及後續他的自辯來看,一鵲顯然是一個缺乏勇氣的年輕人,相比自由的表達,他更喜歡"安全的表達"。
文章指出,中共內宣和外宣不同。內宣更多的是服從性測試以及可執行命令,不會在乎對方的感受和文字的內涵,往往是很直接的價值判斷--社會主義就是好,就是好,可以說一萬遍。外宣則不同,外宣重視讓對方相信,更多著墨於事實層面的有無,傾向於呈現一種事實判斷。比如,上海的高樓大廈很多,比倫敦多,比東京多。這是一個事實判斷,而且也的確是一種事實。外宣話語,說到這一步就夠了,無需深入,有時候只是提供一種暗示的空間就夠了。
其次,主流的宣傳話語,是要靠信得過的人來講。如果不是根紅苗正的媒體或者媒體人、自媒體人,你擅自講述主流話語,往往會被懷疑為陰陽怪氣和不懷好意。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筆桿子在誰手上,也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不要說在倫敦,就是在北京,他刷一面白牆寫上這二十四個字,恐怕也是要被警察訊問的,因為他並沒有獲得這樣的授權。按照中方標準,一鵲在錯誤的地點做了本不該他做的事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