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玉兔將首度登月

2013年11月27日

中國將於今年12月初向月球發射登月探測器,這將是"嫦娥三號"探月使命,登月車通過網上征詢意見被命名為"玉兔"。

https://p.dw.com/p/1AP2t
FILE - This Dec. 1968 image taken during the Apollo VIII mission and released by NASA shows the planet Earth. If Earth overheats, can it be artificially cooled? Should the effort begin now? Who would decide? The very idea of "geoengineering," and the unknown risks of tweaking our climate, left many participants in a March 2011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experts in Chicheley, England uneasy. (AP Photo/Courtesy of Earth Sciences and Image Analysis Laboratory, 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媒體周二報導,下月玉兔號將發射至月球並在那裡完成為期3個月的巡視勘查任務。這是中國首次將由電腦操控的儀器送上月球,此前2007年發射的嫦娥1號衛星和3年後進行的2號衛星都環繞月球在其軌道中進行探測工作。本次玉兔登月是中國近期航天規劃中的一個環節。該計劃包括2020年前完成空間站建設,並最終實現將人送上月球。玉兔能進行呈30度角的跳躍,每小時可行進200米。

50年來,人類對月球的知識沒有豐富

在人類科學探月的歷史上,對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韋伯博士 (Dr. Peter Weber)而言,最值得一提的有兩次,都由蘇聯科學家完成。一次是1971年10月4日結束的蘇聯第17次探月項目,探測器登月成功並在那裡進行了11個月的工作。其間,它在月球上行駛了10.540米,傳輸兩萬張照片以及全景圖,並進行了500多個土壤測試。另一次是1972年2月25日探測器從月球返回地球,並帶回159克中的月球土壤。

從那時起距今50多年過去了,韋伯說,人類對月球的知識仍然沒有豐富,反而顯得漏洞百出。他說,月球有很多面孔,尤其是背向地球的那一面以及兩極地帶,人類對它們還一無所知。他表示,"對月球的新探索是對豐富人類的知識做出的貢獻。"

The Long March 2-F rocket loaded with Shenzhou-10 manned spacecraft carrying Chinese astronauts Nie Haisheng, Zhang Xiaoguang and Wang Yaping lifts off from the launch pad in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Gansu province June 11, 2013. REUTERS/China Daily (CHINA - Tags: SCIENCE TECHNOLOGY POLITICS)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長征號載神舟10號發射一刻(2013.6.11)圖片來源: Reuters

航天領域的合作大趨勢

韋伯也談到當今航天領域裡合作為主要趨勢,"單個國家的航天項目一般都有國際夥伴參與或者有其他國家提供儀器。獲取的數據也是在有國際夥伴的參與下進行整理評估。"但他也表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國,它不僅在資金上支付得起高科技,同時遠景上也從這些高科技那裡有所獲利。作為科學家,韋伯讚揚中國在登月領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說,"中國開發了獨立的航天技術,達到在地球軌道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水準。"

歐洲人也在做探測太陽系的計劃,歐洲航天局(ESA)便是為此而設立的多國機構,它負責開發和實施航天項目。航天項目很昂貴,一般都超過一個國家所願承擔的範圍。歐洲航天局正在籌備兩項不載人的火星飛行計劃,一個是在數年後發射飛行器探測火星表面的大氣層,另一個如同"玉兔",是一個自動控制的火星探測車,它將在那裡降落並對火星表層進行實地勘探。

作者: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