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福島核災難——德國能源轉型導火索

2021年3月14日

十年前,日本福島發生嚴重反應堆事故,這直接導致德國走上永遠告別核電之路。出於氣候保護考慮,其它國家卻在核電中見到新機遇。

https://p.dw.com/p/3qVBE
福島第一核電站拆除工作仍在繼續 
福島第一核電站拆除工作仍在繼續 圖片來源: Sakura Murakami/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1年3月11日,史上最嚴重地震之一在太平洋地區引發海嘯。巨浪也淹沒了日本福島核電站。冷卻系統出故障。在隨後的幾個小時、幾天裡,6座反應堆中有3台發生熔斷,導致原本只會發生在想像中的最大事故發生。自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事故以來,尚未有過如此嚴重的核災難。

 

然而,與車諾比却有一個決定性區別:日本是一個安全標準很嚴格的高科技國家。福島核災難也讓核電的堅定支持者疑慮叢生。

2011年3月16日,福島核電站3號反應堆爆炸鳥瞰圖
2011年3月16日,福島核電站3號反應堆爆炸鳥瞰圖圖片來源: ABACA/picture alliance /

柏林政府此前剛延長核電營運時間

德國聯邦政府總理梅克爾也突然躋身於質疑者之列。作為一名物理學家,此前她相信核能可和平利用。2006年,她抨擊由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領導的紅綠聯合政府,原因就是該政府決定逐步放棄核電。梅克爾當時有如下表態:「我將始終認為關閉技術安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核電站是無稽之談……社會民主黨人早晚也會意識到這一點。」 

然而,突然改變態度的正是梅克爾本人:福島核事故發生3天後,她宣佈,鑑於日本發生的這一 「難以想像的災難,我們將終止實施新近關於延長德國核電站運行期限的決定。」

福島事件後,梅克爾總理認為核能是不負責任的——在她身邊的是環境部長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 
福島事件後,梅克爾總理認為核能是不負責任的——在她身邊的是環境部長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 圖片來源: dapd

綠黨贏得巴登-符騰堡州選舉

僅兩周後,梅克爾的黨內同事馬普斯(Stefan Mappus)就感受到了福島帶來的政治影響。堅定支持核電的這位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在選舉中輸給了克雷奇曼(Winfried Kretschmann)領導的綠黨。這是一反核政黨破天荒首次獲得一個聯邦州的政府領導權,且是在一個保守色彩濃厚的州,直至今天。

三個月後,聯邦議院決定在2022年底前最終退出核能。 然而,能源巨擘們起訴國家,要求賠償損失。2021年3月,雙方最終達成總額達24億歐元的賠償協議。為梅克爾這一退出「退核戰略」彎路買單的是納稅人。

早在2001年,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就與能源巨頭們達成了逐步淘汰核電的協議,圖中左邊是e.on能源康采恩首席執行官哈特曼(Ulrich Hartmann)
早在2001年,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就與能源巨頭們達成了逐步淘汰核電的協議,圖中左邊是e.on能源康采恩首席執行官哈特曼(Ulrich Hartman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格蕾塔‧通貝裡(Greta Thunberg)與核電

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國家像德國一樣,因福島核電事故而引發如此徹底的能源轉型。比如,在日本本國便無退核之說。其它一些國家,例如法國、英國和美國的政府也認為低碳核電有利於解決氣候變化難題。而這也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觀點。Fridays for Future運動發起人通貝裡相信,核電可成為 「一個非常龐大的、新的無碳能源解決方案的一小部分」。

然而,德國聯邦環境部國務秘書弗拉斯巴爾特(Jochen Flasbarth)卻認為,利用核電保護氣候的想法乃是一種 「幻想」。他指出,核電在世界能源供應中的份額僅約5%,僅此一點就不值得考慮。他稱:「事實上,核電不是一種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相關國家有可能與一個真正可持續的、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世界失之交臂。」 他警告說,誰若把寶押在核電上,誰在未來也會出現類似問題,「就像我們在汽車行業的遭遇一樣,——我們太晚意識到未來不屬於內燃機。」

比德國晚一些,中國現在似乎也走上了這條路。中國在建核反應堆遠少於上個五年計劃所定數量,與此同時,正更堅定推進風電、水電和光伏發電。

核能導致高成本

亞琛工業大學能源科學家紹爾(Dirk Uwe Sauer)堅信核電無利可圖。他舉法國和芬蘭為例指出:「在電力市場自由化的國家,只有在國家承擔成本風險的情況下,才會建設核電站。」 

而與此同時,甚至還未將安全風險和尚待解決的核廢料最終儲存問題考慮在內。弗拉斯巴爾特深信:「可再生能源會日益便宜,核電卻會越來越貴。」他表示,即使在今天,核電即已無法與太陽能電站和陸上風電場的電力競爭,而且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弗拉斯巴爾特確信,發展中國家走核能之路沒有前景。他指出:「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尚且難以掌握這項技術、難以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建造核電站,發展中國家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聯邦核廢料處理安全局負責人柯尼希(Wolfram König)懷疑,某些國家鐘情核能還有其它原因:「過去,這項技術的民用總是與軍用相關。」因此,存在著該技術 「在並非最穩定的政制中被使用」的危險。

德國能源轉型太慢?

由於德國已決定在2022年底前退出核電、2038年前也退出煤電,因此,必須更快擴展可再生能源。能源科學家紹爾認為,目前進展太慢。他呼籲制定 「更具雄心的目標」。不過,他相信,在計劃的時間框架內實現轉型完全可能。國務秘書弗拉斯巴爾特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潛力被大大低估」。 與此同時,相關地區住民對風力電場和太陽能園區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大 。

新建風力發電場越來越難執行,相關地區住民持反對態度
新建風力發電場越來越難執行,相關地區住民持反對態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Berg

在法國,核電比例約為70%。有關核電在該國的未來,要等2022年的下屆大選結束後才會做出根本性決定。

即使是處於少數的支持者也表態謹慎

相反,在德國,對福島核災難導致的那個決定,今天只有少數政界人士還表示質疑。弗拉斯巴爾特稱最終退核是 「德國戰後史上最偉大的共識之一」。 

然而,這一共識並非完全一致。基民盟聯邦經濟、就業及稅收委員會的一份立場文件謹慎呼籲 「對核聚變項目和小型模塊反應堆作開放式審查」,但並不主張新建大型發電廠。

只有德國另類選擇黨要求恢復核電,且主要是出於供應安全考慮。該黨認為,能源轉型導致電力成本過高。不過,在為即將到來的巴登-符騰堡州和萊茵蘭-法爾茨州的州級選舉而進行的競選活動中,該黨也只是謹慎提出相關要求。該黨似乎也意識到,重返核能好像成不了勝選議題。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