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鞋子」柏林受歡迎
2005年6月15日「九十年前,我的祖父母旅行到了這裡。我追隨他們的足跡。行李裡裝著他們當年拍攝的照片、筆記本、回憶錄和錄音。」
這是在柏林新上映的紀錄片「中國鞋子」的開場白。與此同時,銀幕上推出一張陳舊的長江黑白風光照,數秒鐘後鏡頭一轉,以彩色畫面亮出當今長江兩岸的自然風光和四川老百姓在沿江碼頭上下船的情景。接下來鏡頭逐步探入船艙或長江兩岸大街小巷,把纖夫、菜農、店主、工頭、律師、建築設計師等攝入畫面,讓他們講述他們的生活。
開場白裡提到的祖父母就是柏林女導演塔米.魏司(Tamara Wyss) 本人的祖父母。祖父是位中德翻譯和法學家,1911年被任為德國駐重慶領事,於是攜新婚夫人沿水路從上海前往重慶。電影裡展示的許多黑白風景照和日常生活照就是這一對夫婦沿途拍攝的照片,所以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部孫女兒替早已去世的祖父母重遊舊地的私人紀錄片。
但由於這部電影是在2002年夏季拍攝的,當時三峽大壩已快要竣工,一方面大面積遷徙給江河景色以及沿江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另一方面該電影還捕捉到了許多樸素、自然、令人感到親切的中國平民百姓以及他們的生活故事,所以這部電影最後實際上成了一部反映三峽大壩工程時期長江兩岸大變動的紀錄片。
比如電影反映了拖船伕面臨的失業問題,因為拖船已成為過時的職業。一些拖船伕組成了表演隊,他們給遊客演唱的拉船場面顯得十分古樸和雄壯有力。
導演的祖母當年買了一雙中國女人穿的三寸金蓮鞋帶回柏林作為紀念,這雙充滿異國情調的鞋子於是就成了電影片名。拍片時魏司專門把這雙鞋帶回到了中國,並且找到了一位曾經裹過腳的110歲的老祖母。這位老太太雖然到今天依然覺得女人小腳好看,但卻一輩子沒有結婚。她的故事就是電影捕捉到的許多感人的故事中的一個。
「我為什麼不要結婚呢?因為結了婚容易受氣。他給你臉子看,你日子就不好過。你得忍著不說。這種日子不好過。所以我就堅決不要結婚,就這樣過就算了。他要是死了,人就說你的命沖了他的命。所以我就一輩子沒有結婚。」
55歲的導演魏司少年時很受祖母的關愛,雖然祖母已去世三十多年,但魏司至今對祖母充滿懷念。
「我的祖母還有我的祖父都是來自混血的德國-猶太家庭,也就是說,來自比較高層的富裕市民家庭。祖母生了三個孩子,作為自由職業者發表了不少新聞稿。因為有猶太血統,在納粹時期她不允許發表作品,所以直到二戰過去後,她才真正成為作家,其中有兩本兒童書是以中國為故事發生地。」
導演系出身的魏司一共拍了15部電影。她主攻紀錄片,而且作品大都與她個人生活有關。「中國鞋子」是她第一部進入影院放映的電影,可謂是她導演生涯上的一大飛躍。該片首映後,近兩百名觀眾連連鼓掌,有些德國觀眾大叫「精彩!「」好!」但有一位中國留學生認為,這部電影拍攝到的都是一些比較表面的場景,缺乏深度。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