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制裁:有效更有害
2006年10月31日例如,德國卡塞爾大學和平研究工作組負責人施特魯廷斯基就對最近安理會針對北韓的制裁決議表示懷疑。他在接受德國之聲線上部採訪時明確指出,制裁不會迫使平壤放棄核計劃,而「只會加重北韓人民的苦難」。
伊拉克的例子最能說明經濟制裁的可疑作用。在2003年美軍攻佔伊拉克之前,聯合國對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政權進行了長達13年的經濟制裁,但是制裁並沒有使薩達姆倒台,受害的倒是普通的伊拉克人民。漢斯.馮-施蓬內克曾任聯合國「石油換食品」項目的協調人,他對制裁伊拉克的後果瞭如指掌。馮-施蓬內克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題為「另一場戰爭-聯合國對伊拉克的制裁」,書中直言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才是一個真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馮-施蓬內克對德國之聲線上部說:「這種經濟制裁簡直可以與種族滅絕相提並論。」這位已經退休的前職業外交家給出的根據是:在伊拉克受到經濟制裁期間,有150萬伊拉克人因此而死亡,當時伊拉克的兒童死亡率也是世界最高。
馮-施蓬內克在伊拉克工作時,曾廣泛走訪過伊拉克各階層人士,如醫生、神職人員、政府部長、教授、退休官員、大學生和家庭主婦,這些人雖然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但是在反對經濟制裁上他們的觀點驚人地一致,他們一致認為經濟制裁是世界政治上完全錯誤的政策工具。
瑞士弗萊堡大學財政與金融專業教授萊納.艾辛貝格專門研究經濟制裁,他得出的結論是:制裁國希望通過經濟制裁來迫使受制裁國政府改變行為方式,「這一主意是如此簡單而誘人,但是可惜它是錯誤的」。研究表明,多國參與的經濟制裁一方面能很快使受制裁國經濟陷於癱瘓,但是一方面卻使得該國政府得到了加強。伊拉克的薩達姆、古巴的卡斯楚、北韓的金氏王朝等都是在受到經濟制裁的同時鞏固了自己的獨裁統治。還有前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也是善於「利用」以色列的經濟制裁,例如把緊俏物資散發給平民而爭取到了更多的民意支持。
如果經濟制裁不是對付獨裁政府的有效手段,那麼國際社會對那些不遵守國際社會游戲規則的獨裁政府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三位接受德國之聲線上部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除了政治對話,沒有更好的辦法。施特魯廷斯基說:「如果自己要得到安全,就要重視別人的安全利益所在。」具體到北韓,他希望美國應該向北韓做出不主動進攻的保證,以打消平壤的顧慮。馮-施蓬內克更是認為,即使是面對有暴力傾向的法塔赫組織和真主黨,國際社會也應該積極尋求對話和談判。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點政治勇氣是不行的。在這方面,前韓國總統金大中就是一個榜樣。2000年,當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打破近半個世紀的堅冰,親赴北韓訪問尋求政治對話,並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