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罷工時代,工人自己談判

2011年12月7日

據中國《財新網》報導,11月末,中國首例沒有任何官方參與的勞資糾紛談判,於近期取得初步成功,西鐵城產業鏈的冠星精密表鏈廠上千名員工獲得了過去五年中加班補償款中的第一期。

https://p.dw.com/p/13O8m
In this photo taken on May 26, 2010, employees at a Honda supply plant in Foshan gather near the factory gate during a strike in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Honda Motor Co. says striking workers who have frozen production at its car plants in southern China have accepted a 24 percent wage increase, possibly allowing operations to resume this week. (AP Photo) ** CHINA OUT **
2010年5月份廣州本田罷工圖片來源: AP

11月30日,為西鐵城代加工的冠星精密表鏈廠上千名員工,獲得了資方發放的過去五年每天40分鐘加班補償款的第一期;這也是近年無官方介入的集體談判首次成功的案例。

冠星廠是西鐵城在中國最大的表鏈代工廠,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黃埔第二工業村,年銷售額約1億元。早在10月17日開始,,該廠工人為抗議資方由"計件制"改為"計時制"而罷工,後全廠約1200名工人聲援,以靜坐方式抗議。

11月6日,該廠10名工人代表、另有584名員工簽名,委託深圳勞維律師事務所,為他們與資方的談判提供法律咨詢,並在必要時代表員工與企業談判交涉及簽署談判協議等。勞資雙方後經兩次正式談判,11月19日,雙方對談判的會議備忘錄做了確認和簽署。

"帶來勞資可持續性對話的前景"

另據本次勞方律師、深圳勞維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段毅告訴德國之聲,在12月3日,廠方和工人代表共同組成了勞資關係委員會,其議事規則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工人如果有訴求可以通過該勞資委員會向資方提出並協議資方作出改進。

段毅也認為談判的成功可能會帶來勞資可持續對話前景,並且資方也看到,如果勞資問題只有政府介入,如果不能解決工人的實際問題,即使壓制住工人的訴求,問題還在且罷工還會再起。

段毅也表示中國目前打壓勞工維權組織、及工人不能享有"結社權"及成立工會的背景下,作為律師事務所或,可以向工人提供法律幫助及作談判方法的培訓等,第三方起到的只是助力,握住工人命運的永遠是他們自己的一雙手。

"應該建立集體談判制度"

段毅已經關注勞工問題6年多,他認為在中國的工廠特別是製造業領域,應該建立集體談判制度:"這個制度可能對未來的中國工業民主和對中國的政治改革將形成一個很大的基礎作用。"

段毅也特別強調集體談判與中國既有的"集體協商"有很大的不同,集體協商是政策與資方之間進行,並不能真正瞭解和代表工人真正的訴求,中國的集體協商已經進行了20多年,並沒有促成工廠中勞資對話平台的建立和行使:"在政府的強力介入下,老闆的眼中只能看到政府而看不到工人,而這次談判,工人通過自己的力量顯示告訴老闆'我們也是生產要素',市場經濟的核心機制會在老闆眼中慢慢顯示,而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由於政府的介入,這些始終沒有顯示出來,工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讓市場經濟承認他們是生產要素而不是生產配屬零件。"

"談判的主體是工人"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的創辦人劉開明向德國之聲介紹,象當前珠三角的罷工潮中,雖然勞資糾紛日益頻繁,但大部分由官方強力介入甚至打壓,所以大部分的事態被壓制,而問題始終存在,象冠星廠目前無官介入談判成功的案例,在目前少之又少。"這種情況並不普遍,他們能夠成功和律師的幫助有關係,現在越來越多的工人開始有了這種意識。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有專業人士來參與,工人們就會更清晰的知道應該得到什麼?在哪些方面得到妥協?什麼地方堅持?"

劉開明也認為在無官方集體談判的案例中,儘管有律師介入,但工人依然是談判的主體:"關於群體事件,外部只能以顧問的形象出現。"

作者:吳雨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