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不容中國謀求地區霸權

2010年8月28日

《世界報》8月27日發表日本前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的文章,高度評價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不久前的亞洲之行。《明鏡》周刊認為,中國鼓勵創新,打造精品,力圖成為高技術大國,但並非易事。

https://p.dw.com/p/OyKM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觀看美韓朝鮮半島海空聯合演習圖片來源: AP

《世界報》的評論寫道:「希拉莉•克林頓的亞洲之行,有一天會被看作亨利•季辛吉1971年7月秘密訪華以來,美國外交官對該地區的最重要訪問。… 克林頓之行發出了迄今為止最重要的訊號,即美國不願容忍中國咄咄逼人的謀求地區霸權。」

評論說,希拉莉•克林頓反對中國外長楊潔篪關於南沙群島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說法,建議建立一種機制,以便調解主權要求的衝突,提出要求的目前有中國、台灣、菲利賓、越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文章指出:亞洲的普遍擔心是,中國將其在南海水域日益增強的海軍戰鬥力用於控制那裡的航線,那裡是世界上航海最繁忙的地方。因此,當克林頓後來親自觀看美韓在朝鮮半島的海空聯合演習,以此來強調美國對中國周圍海洋的安全責任心時,得到積極的反應。在克林頓的訪問期間,中斷了40年之久的美國和印尼軍隊中最精銳部隊之間的軍事聯繫得以恢復。

評論最後寫道:"中國必須證明,它在與鄰國的主權爭端上是能夠達成和平協議的,否則,其'和平崛起'的宣稱就不會讓人信服。40年前,美國向毛的中國開放,讓日本和整個亞洲為之震驚。而克林頓的訪問作用相反:讓中國震驚,但願能讓它在該地區的行為收斂些。"

創新的障礙

《明鏡》周刊報導說,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二,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和簡單產品。迄今可以在國際上站住腳的商標,如海爾、聯想和華為,還少而又少。

報導寫道,中國的大學每年都培養出來許多畢業生,在國際科技刊物發表的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而專利的申請也"為數可觀"。"可是,外國專家和商人說,開創性的革新十分稀有。常常只是對現有技術的細化和改善。"

《明鏡》引用前歐盟商會主席約爾克伍特克(Joerg Wuttke)的話說,在中國的大學,巨額投入與少量產出之間還有著"巨大的不相稱"。

文章指出,中國要成為精品的產地,還得解決許多問題,比如: "只有少數私營企業負擔得起研發部門。經理們更感興趣地是盡快獲得利潤,或者傾向於向新生產業投資。此外,銀行給私營企業貸款仍舊猶豫不決。", "學校和高校鼓勵學生創新不夠。國家的科研機構太官僚主義,常常太腐敗,無法與國際智庫相比", "大學對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還記憶猶新",仍然受其後果影響。

文章還批評說,中國當局不是推動研究,而是簡單地要求外國企業公開它們的專門技術,除非他們不想在中國投資。外國工廠主和商人雖然抱怨智慧財產權被盜,但也不願撕破臉。

編譯:林泉

責編:瀟陽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