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芳香之旅》導演章家瑞柏林一席談
2006年2月16日影片通過一對平凡的夫妻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折射出中國社會在時代大潮下的變遷。故事從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發生,一直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情竇初開的美麗少女春芬是長途公車上的售票員,在山清水秀開滿美麗油菜花的旅途中,和經常乘車的青年醫生劉奮斗產生了朦朧的感情,終於在一場大雨中彼此親近。然而,命運卻無情地捉弄了他們,劉奮斗因出身不好又在改造期間犯了男女作風錯誤,一急之下把責任推到春芬的頭上,言稱自己不過是面對春芬的主動誘惑無法把持。對愛情心灰意冷的春芬遵從組織的介紹,嫁給了年長自己很多的同車司機師傅老崔。
老崔是一位被毛主席接見過的全國勞模,深受大家的尊敬。他們的婚姻雖然年齡相差懸殊,原本也應該能夠平淡幸福地渡過一生的,誰知,新婚之夜他們激動萬分之際,不慎打碎了一尊在那個時代神聖的石膏像,精神上遭到意外驚嚇的老崔從此雄風不再…改革開放後,被落實政策的劉奮斗又給春芬寫來很多信重敘舊情,都被春芬撕碎扔進了垃圾箱,又被老崔偷著撿回來悉心地粘貼好。直到有一天,春芬得知劉奮斗就要出國了,就想去為他送行,結果被暴怒的老崔攔住,一氣之下,春芬第一次向老崔罵出:「你不是男人!」老崔開車出走,不幸連人帶車掉進湍急的河水裡,老崔雖然一息尚存,卻成了植物人。
以後的20年,國家經濟逐漸好轉了,人們也逐漸變得富裕了,很多人只渴望成為大款早已遺忘了勞模的稱謂,而此時逐漸老邁的春芬卻義無反顧地接過老崔的方向盤, 繼續她心中永遠的勞模的芳香之旅,同時無怨無悔地照顧久臥在病床上的老崔。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春芬看到了老崔當年那本被河水浸過的日記,才明白原來老崔那天是開車去接劉奮斗,爭取讓他出國前能與春芬見上一面冰釋前嫌,路上卻不幸遇險。得知這一切,春芬恍然大悟,自己那位肉體上做不成男人的丈夫,竟然用一生的愛來向她證明,他是一個在精神上完完全全的男人…當已老邁的春芬告訴老崔,她什麼都明白了的時候,老崔留下了最後一滴熱淚安然長逝。
2月15日深夜,看完該片的我懷著不平靜的心情與剛下飛機就趕到柏林電影節的章家瑞導演進行了一席長談。章導演這是第二次來到柏林電影節,四年前,他曾攜《諾瑪的十七歲》來柏林參展,受到柏林觀眾的好評。他從影前曾是大學哲學系的老師,有著深厚文化背景的章導演拍出的影片也帶有濃厚沉重的文化底蘊。《芳香之旅》趕在2月14日的情人節在國內首映,獲當日票房第一,觀眾對該片的熱烈反響遠遠超過了美國大片和李連傑的《霍元甲》,對此,章導演很欣慰,他說:「我們電影工作者不要總是抱怨觀眾太挑剔,觀眾之所以挑剔,是因為你沒有給他們呈現出好的作品,應該充分相信觀眾的欣賞水準。」
在談到片中兩位演員張靜初和范偉的精彩表演時,章導演更是滔滔不絕,欣賞之情溢於言表。他向我介紹說,張靜初是個很敬業很努力的青年演員,《孔雀》的成功使她在國際上聲名鵲起,曾憑精湛的演技和不懈努力榮登美國《時代》周刊。在《芳香之旅》這部影片裡,張靜初從20歲一直演到60歲,中間跨越了40年。本來中老年的春芬已經定為由旅居美國的李克純來扮演,而張靜初主動請纓,要導演給她一次探索的機會一直演下去,化妝師們也一致支持張靜初對角色的挑戰,並緊急向美國的同行拜師學藝,把妮可.基德曼當年出演《時時刻刻》的化裝方法借鑑來。試裝那天,經過化妝師妙手改頭換面的張靜初沉靜地坐在角落裡,章導演愣是沒有認出來,還大喊:「張靜初怎麼還沒到?」此時,老年春芬步履緩慢地來到導演面前說:「導演,好多年不見了,你還好嗎?」面對如此敬業的演員,章導演終於被感動了。
當演完老年春芬時,張靜初性格一改以往的青春活撥,鬱鬱寡歡很久不能出戲,還得章導演來開導安慰她:「你是張靜初,你還年輕呢。放心,你既使60歲也不會變成那個樣子的,因為你扮演的春芬是上個時代受盡磨難的勞動婦女。」至於范偉,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優秀的喜劇小品明星,在章導啟用范偉時也有顧慮,擔心他把小品的滑稽風格帶到電影創作中。可是范偉看過劇本後,信心十足地對章導說:「我覺得這個角色是非我莫屬的!」緊接著又認真地寫了一萬五千字對老崔這個角色的理解和分析,章導說,他寫的這篇東西份量都快趕上一個劇本了,從他的文字裡看出他對角色的深刻理解,這不是一般演員所能達到的。事實證明,范偉果然不負眾望,塑造老崔這個挑戰性的角色使范偉的表演藝術又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在採訪中,我問章導演,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向西方的觀眾說明什麼?章導演誠懇地回答說:「我一直是帶著真誠去反映中國人所走過的道路,對於曾經發生的事,既不誇大其辭故意揭露陰暗面,也不曲意逢迎去粉飾太平,我不願帶著傷痕抱怨的情緒去描述那個時代所發生的故事,更不希望西方人總是在我們的電影裡看到中國人愚昧麻木的臉孔。我試圖向他們展示我們國家的普通人是如何面對時代和命運強加給他們的悲劇,如何坦然地面對坎坷,並且如何去消化不公正的命運。從上一代人身上所體現的寬厚、真誠、責任、堅忍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沒有這些,我們民族的大廈就會坍塌,而苦難之下的堅忍和堅守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
「我們既沒有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中難以自拔,否則中國也不會迅猛地發展到今天,但我們也不能淡忘歷史。如果我們現在不把這段歷史客觀地呈現出來,再過幾十年就會被人們完全遺忘,我們先輩們犧牲了青春和愛情所經歷的磨難和悲劇就會重演,所以,我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那段歷史真實地呈現給下一代人。我盡量讓我的作品表現出對歷史的批判和對個人的關愛,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悲劇不是他們所該承受的,我們不能否定他們,因為他們也曾真誠地生活過,他們對國家和歷史的貢獻是不能被否定的。」
黃雨欣 於柏林電影節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