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被遺忘的戰爭
2013年2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011年年中,蘇丹軍隊就在該國南克多番省打擊叛軍,同時也波及到當地的平民。人權組織抨擊蘇丹軍隊對平民的傷害並稱這是一場"民族清洗"。非洲媒體報導了蘇丹空軍的襲擊,最近一次發生在本月的空襲擊中一座校舍,17人被炸死。
德國救援組織"阿納穆爾角"的菲希特(Raphael Veicht)說,"北蘇丹軍隊還在企圖佔領這片地區。"菲希特在當地已工作4年,他的主要任務是向南克多省和藍尼羅河省的居民提供健康服務。他對德國之聲說,幾乎每天都有空襲,目前在旱季階段,除空襲外還加上了地面襲擊。非洲聯盟要求喀土穆同叛軍展開對話,而開始對話的最後期限便是今天(2013.02.15)。美國也呼籲蘇丹政府同叛軍談判。
專家估計,因南克多番省和藍尼羅河省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喀土穆政府特別垂涎這一地區。2011年7月南蘇丹獨立以來,邊境地區一而再發生衝突,2012年4月甚至出現升級的現象。衝突的根源從很大程度上講在於石油出口以及出口收入。
南北蘇丹邊境地區局勢緊張
南克多番和藍尼羅河兩省都位於蘇丹南部,同南蘇丹接壤。開始時曾計劃,這兩省舉行公民表決,決定留在蘇丹還是加盟南蘇丹。但公民表決最後告吹。國際戰勝危機組織的霍根多恩(Ernst Jan Hogendoorn)解釋道,"當地人的印象是,喀土穆政府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要反抗。"反叛運動稱自己是"北蘇丹解放運動",該運動的前身是"蘇丹解放運動"。它們參與了多年的蘇丹內戰,並最終導致南蘇丹的獨立。
南克多番和藍尼羅河兩省共有人口超過350萬人。他們中多半是黑人,信仰基督教或一種其他自然宗教。而蘇丹北部卻大部分為白色人種,信仰伊斯蘭教。這也是衝突的背景之一。
人權觀察組織非洲部的亨瑞(Jehanne Henry)說,叛軍倒不是想歸順南蘇丹或者創建自己的國家。"這不是他們的計劃。他們希望的是合理劃分權力並由此在中央政府裡發揮影響。"這也關係到保護人權和結束壓迫。
很難進行人道援助
以上兩省的人道狀況令人擔憂。據聯合國的統計,那裡有70萬人受到飢俄的威脅。許多救援組織束手無策,因為蘇丹政府不允許他們前往危機地區。喀土穆政府認為,對當地人的援救也是對反軍的支持,而叛軍則是在同政府軍作戰。
來自德國的醫生漢斯曼(Andreas Hansmann)已在南克多番省的醫院裡義務工作了兩個月,他說,唯一離開該省的途徑是經過南蘇丹,但南蘇丹首都朱巴離這兩個省都相距2000公里。此外,該地每年會有半年是雨季,雨季期間道路無法通行。蘇丹軍隊轟炸了當地機場的跑道後,該地航空運輸也被中斷。
逃命何處?
想離開這兩個省,最簡單的辦法是前往位於南北蘇丹邊境的伊達市(Yida)。據"醫生無疆界"組織的消息,伊達市的難民營已收容了6.5萬難民,目前,每天還會增加300名。這就提高了保證衞生健康的難度。目前,難民營的死亡率較高,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他們不是死於腹瀉就是瘧疾。
難民營的人口密度已十分令人擔憂。有關援救機構正在設法在南蘇丹開設新的難民營,因為結束衝突的日子遙遙無期。
作者:Eric Segueda 編譯:李魚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