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德日記(1)-網友L.H.
2002年10月29日2000年夏季,隨團到德國,走訪了亞琛、柏林、慕尼黑三城。
自知對德國的瞭解十分有限,因此,出訪前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借來三四本書,匆匆瀏覽一下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和現狀,以免因過於無知而陷入尷尬。
在國內,我們常常詫異來訪的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無知和不解,當我走進德國後,才知道要想瞭解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就這樣"無知"地、因而特別好奇地在德國文化氛圍中生活了幾天,還記下了充分調動一切感知器官"觸摸"德國的印象。
2000年7月18日
當地時間下午6點多,飛行了7800公里後,我們降落在法蘭克福機場。這座德國最大的機場分上下四層,有幾十個通向四面八方的出入口,與我們同機到達的幾百名乘客出關後,轉眼就不見了蹤影,連等候領取行李的地方也是冷冷清清的。
在出口處,我們一眼就認出了E-Mail介紹過的威廉.尼修尚先生:大高個、紅臉膛、白鬍子、身穿黑色皮外衣,一臉的燦爛。跟著威廉先生大步流星的走了不遠,到機場最下層,我們乘火車經科隆前往亞琛市。
火車沿萊茵河北上。
萊茵河源於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等6國,自古就是歐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也是歐洲文學作品嘔歌讚美的長河。我們乘坐的火車從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西行,在美因茨即美因河匯入萊茵河的地方轉而北上。從這裡到科隆不足200公里的河段,正是萊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
夕陽下,雨後的萊茵河水溢滿河床,沿著蜿蜒曲折的河道緩緩向北流淌,河堤內側的小樹在水中輕舞。雖然河道沒有想像中的寬大,更沒有我國境內大江大河那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壯觀,但兩岸碧綠的小山下,一座座以桁架建築為主要風格的小城鎮特別引人注目。
豐富多彩的建築外觀和青山綠水構成了一幅幅恬靜的水彩畫;鎮中高聳的教堂和山頂上的古堡、宮殿遺址,似乎還在訴說著歐洲中世紀的故事和傳說。我注意到,河岸邊、山坡上,除了排列有序的葡萄園以外,沒有其它農作物,更看不到農民的身影。
水木明瑟的萊茵河是美麗的。她的美是一種沉靜、悠閒、安寧的美,沒有交通航道的喧囂,也沒有辛勞耕種的繁忙。我甚至覺得那幢幢小樓裡住的都是渡假的遊客,否則,怎會有這般的靜謐?
在科隆換乘火車到達亞琛市已是22點,瑟瑟冷風吹透薄裙裝,我才明白威廉先生為什麼在夏季裡還穿著皮衣。但我們離開北京時,室外氣溫足有40度呀。
2000年7月19日
湯若望協會總秘書長威廉先生60多歲,工科博士,退休前任亞琛市副市長,長期負責亞琛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他那雙粗壯的大手掌很像從事體力勞動者的手,上面還清晰可見受傷留下的疤痕。顯然,他不是個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的市長。
今天,他帶我們來到亞琛市中心,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了文物保護和道路修建、居民住房等城市建設的設想和實施。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洋溢在他的臉上。因為有他帶領,我們參觀時多次得到照顧而進入一般遊客不能參觀的區域。我想,威廉先生一定是德高望重,特別受到人們尊敬的人。
亞琛位於德國西部,與比利時和荷蘭接壤,是一座歷史名城。公元前三世紀羅馬人開始利用此地的溫泉。後日耳曼人一支法蘭克族遷居此地並命名Aachen 。公元8世紀,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定都該城,晚年長期居住於此。
德國歷史上曾有35位皇帝在此加冕。今天,位於市中心的亞琛市政廳和皇室文物博物館,就是當年的溫泉皇宮(冬宮)之寢宮,哥特式建築,與之相鄰的哥特式加羅馬式的八角形圓頂教堂也是原皇室教堂。
亞琛市中心地區有4萬人口的民居,與文物保護、城市規劃、旅遊事業有一定的矛盾。威廉先生主持市府工作時,堅持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甚至將市政廳廣場和城中心道路全部改為石塊路面;但他沒有採取搬遷居民、把文物周邊地區建成旅遊購物場所的通常作法,而是強調居民樓的美化以突出城市特點,同時限制市中心車輛通行時間來解決居民出行和遊客參觀的矛盾。
威廉先生的主張和作法節省了財政開支,留下了亞琛的古老風格,也非常人性化。4萬居民的安居可不是件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