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川普元年結束 讓我們就事論事

2018年1月20日

唐納德‧川普已經上任一年。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認為,如果川普的批評者們只是因為對他的盲目仇恨而結成聯合陣線,未免過於草率。

https://p.dw.com/p/2r9S0
Donald Trump Silhouette
一句美國俚語說的很好:「Get over it」,意思差不多就是「接受現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baca/O. Douliery

(德國之聲中文網)討厭鬼有一個特點:不喜歡他的人們很容易團結在一起。仇恨讓人盲目,同仇敵愾之下所有分歧、對立和矛盾都消失無蹤;仇恨讓人團結;仇恨還會讓人產生錯覺,在現實生活中缺失真正的理念和願景時,假想自己生活在美好之中。

看看眼下的美國,與過去數百年不同的是,將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凝聚在一起的不再是對於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果說還有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情緒,那就是對於另一個政治陣營的仇恨。在兩黨制下,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局面。正如馬太福音中所言:"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12章30節)

親身感受選戰

2016年,川普当選美國總統那年,我正擔任德國之聲駐美記者一職。從東到西,由北往南,我長途跋涉,探訪了許多都會城市,也去了許多都會區之間的小城鎮以及在當地體育場舉行的選戰造勢大會。我一路伴隨見證了川普进軍白宮的過程,親眼看到他是如何讓普羅大眾興奮不已,其中包括學生、工人、退休者、母親、家庭婦女以及商界人士。

同時,我也觀察到,民主黨花了多久時間才真正意識到,這名男子確實有可能成為最終贏家:先是在共和黨內的初選中,然後是在大選中與希拉蕊‧克林頓的對決。這便是權力的傲慢:一個電視明星擊敗政壇老手克林頓,這怎麼可能?而正是這位克林頓將川普支持者稱為"可憐蟲",讓人領教了其更為真實的一面。

缺乏民主精神的條件反射

一年前,華盛頓陰雲密佈,川普宣誓就職。自此之後,就這位總統的政策展開理性辯論似乎已經不再可能。只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反應:"多可怕,多糟糕,多恐怖"。

這種做法並不民主。畢竟,川普是按照美國選舉法的規定成功當選。這種做法也很愚蠢,許多自由派媒體也因為這樣而讓其可信度受損。

指出總統的許多推特表態何其危險,或者通過調查研究以及事實數據來證明,誰才是川普税改的真正長期收益者,這些當然是媒體的職責所在。但是,每個批評者也都應該能夠公開、毫不掩飾地指出政治對手的正確良善之處,並加以珍視。

Ines Pohl Kommentarbild App
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圖片來源: DW/P. Böll

德國的真正挑戰

比如,要求歐洲必須制定出一致而強大的外交和國防政策,何錯之有?一位美國總統為什麼不可以要求德國在北約組織中承擔更多財政義務?在批評"美國優先"的同時,恰恰是德國非常應該十分仔細地審視自己的歐洲政策。因為在過去的幾年裡,始終高舉"緊縮政策"大旗的德國財政部長主要出發點是維護本國利益。而官僚嚴重、管理混亂的聯合國肯定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

川普对北韓發出的那些充滿攻擊性的推特讓我也震驚不已,充滿憂慮。但我同時意識到,這也是歐巴馬政府的無能,沒有瞭解平壤政權研發核武器的真實狀況。是的,在看到美國從世界秩序維護者的角色中抽身後,俄羅斯和中國迅速填補空檔時,我也很擔心。但是,這也要部分歸咎於歐巴馬所創造的新教條"幕後領導"(leading from behind)。而他在敘利亞,以及在整個中近東地區的失敗,真心不能怪到川普政府的頭上。

任期遠未結束

在2016年那場跌宕起伏的選戰中,米歇爾‧歐巴馬的一句話我認為最有指標意義:"他們向下沉淪,我們向上提升",意思其實就是:"當其他人行為不堪之時,我們以修養和格調做出回應。"無論是在美國還在其他地方,所有川普批評者都應該將此銘記於心。

川普已經上任一年。儘管不少人還沒有放棄罷免他的想法,但從目前情況看來,他還要執政相當長一段時間。

一句美國俚語說的很好:"Get over it",意思差不多就是"接受現實"。現在正是大好時機,讓圍繞川普的討論更加具體現實。別在關心他的頭髮和氣色,而是就事論事、仔細權衡他的政策。不再因為他的隨便一條推特暴跳如雷,而是認真剖析,他的政治訴求中哪些是錯誤的,以及哪些確實是有意義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承認,在當今世界承擔政治責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因為,發洩仇恨很簡單,但要拿出真正的替代選項,就要困難的多。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