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聽盟國—例常情報工作
2014年8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沒有情報機構的世界?想法太過美好,以至於無法成真。考慮到現實中存在許多確切或難以捉摸的危險,這個念頭很遺憾的相當天真。其中一個潛在的致命危機便是國際恐怖主義。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以宗教原教旨主義為動機的大規模攻擊行動,將恐怖主義推向一個新境界。自此之後,不僅是敵對分子,即便是長年的夥伴和朋友也因各種理由遭到懷疑。如此一來,夥伴和朋友之間建立的任何一絲信任都被摧毀殆盡。
當然,並非所有對象都被歸類在同一等級: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敵對分子可能無所不用其極。但就連夥伴國也不受信任,因為他們可能為國家和全球安全付出不足。美國國家情報局(NSA)的間諜監聽伊斯蘭恐怖分子,防止恐怖襲擊的發生。他們同時還竊聽德國總理梅克爾--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白宮裡,無論執政的總統是誰,有人擔心,在德國有策劃類似911恐怖襲擊的可能?誠如外界所知,911恐怖襲擊的主謀在德國的漢堡策劃了這起事件。
沉默的意思
這樣的念頭或許聽起來缺乏理智,不過在為首的情報人員和政治家眼中,這是反恐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權衡利弊後,他們不顧後果地永久傷害長期以來建立的良好甚至是友好關係。自從斯諾登揭露NSA醜聞後,美國和德國的關係便陷入這樣的境地。如今德國和土耳其關係也是如此。德國聯邦情報局(BND)不承認系統性監聽這個在軍事戰略上尤其重要的北約夥伴,但卻也並未否認。
除非出現其它證據,否則德國聯邦情報局的沉默只有一種解釋:媒體有關BND監聽土耳其的報導屬實。此事對於早已緊張的雙邊關係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安卡拉內部出現對德國、特別是針對梅克爾的指責聲浪,稱其無論如何都想阻止土耳其進入歐盟。此外,德國還發生了至今未結案的"地下國家社會主義"(NSU)連環謀殺案,其受害者主要為在德生活的土耳其裔移民。雖然這些議題相互間並無太大關聯,但總體而言,它們對政治及人際關係層面的信任都造成不容小覷的傷害。
政治家和安全機構應重新思考
重建信任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遺憾的是,當情報工作一如既往地進行,而各派政治人物實際上都容許他們如此行事時,猜疑無可避免。在德美關係上,柏林所提出的互不監控協議便是一例:華盛頓斷然拒絕放棄互相監控。矛盾的是,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態度始終如一。他們甚至不諱言的默認,未來希望能利用情報手段拍下夥伴的影像。此種態度令人退避三舍。
至少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情報活動都經不起道德標準的檢視。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各國政府能因此逃避責任。他們的任務前所未有的迫切:必須盡可能以公開透明的方式,為其情報工作進行解釋和辯白。公眾對此有知情的權利,所有夥伴國也等待他們做出解釋。若一切如舊,來自國內外的不信任和猜疑只會不斷加深,而疑心易生暗鬼。長此以往,不信任和疏離將有害民主制度-在德國、美國、土耳其及世界各地皆然。
作者:Marcel Fürstenau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