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爭議不止 香港「民主」各自解讀
2021年12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周日 (12月20日) 發表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根據其發布的記者提問,此舉是因為剛剛落幕的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標誌著發展符合香港實際、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邁出重要一步」。
事實上,香港本次選舉爭議不斷,在北京介入更改香港選制後,最後投票率以30.2%創歷史新低,非建制派也完全落敗,親政府候選人則幾乎全部當選。香港民主白皮書以這種結果代表「一國兩制」的成果,表示目前目前治理「有助於人們進一步增強發展符合香港實際、具有香港特色民主制度的信心」。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香港法研究員黎恩灝告訴德國之聲,選前關於香港選舉法的修正案反映出,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推進香港的自由和公平選舉。而是為了對與選舉有關的公眾輿論和政治參與進行更大的控制。
他說:「如果政府真的想遵循國際標準或人權規範,他們應該允許在選舉中進行多樣化的政治表達或競選。」
他提到,雖然2021年之前,立法會也不是完全民主的,但「一半的席位是由公眾選舉產生的,篩選過程要少得多,因此它更具代表性」。他表示,在新的選舉制度下,立法機構將更多地集中在北京的手中,而不是社會的利益相關者,更加排斥公眾意見和民眾要求。
羅冠聰登紐時發聲
白皮書中批評,「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沒有民主可言」,稱其「嚴密管控新聞出版,鉗制言論自由,對華人實行種族歧視,實施嚴刑峻法」,在統治末期才「急速推進『政制改革』」是別有用心,阻礙中國管治。
內容中強調香港民主制度的「設計者、創立者、推進者和維護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反中亂港勢力」則試圖要以「顏色革命」為目的,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危害「國家安全」。
但北京口中的「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在流亡英國的香港民主人士羅冠聰聽來只是共產黨的民主宣傳。他批評,「這場選舉只是走過場」。
羅冠聰19日投書《紐時》說:「中國政府希望這場選舉看起來是成功的,因為北京需要香港的外表看起來更「民主」。如果香港公民不參與投票,將破壞這場選舉的合法性。」
他回顧2016年的香港立法會選舉並,有政治激辯也有城市動員,「公民們可以感受到選票的份量」,當年的投票率有58.28%。
《立場新聞》報導,本次選舉中,傳統民主派如民主黨、公民黨、民協集體缺席,「取而代之的是湧現多名『自稱非建制派』」。新聞內容提到,上一屆立法會選舉中選出的31 名非建制派「不是早被 DQ,就是被不同理由拘捕、囚禁,有些甚至已流亡異鄉…。」羅冠聰強調:「人們不願意投票給一個橡皮章立法會,然後假裝一切正常。」他說,如果香港選舉「成功」將幫助北京推進民主敘事。
香港民主發展是如北京所言「重回正軌」,還是像民主運動人士及學者觀察,成為北京擦脂抹粉的工具,這項論述拉鋸戰勢必會繼續下去。
(綜合報導)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