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克林頓、獨立候選人與人大代表

長平
2016年11月24日

克林頓當選上海市人大代表?時評人長平認為,人們用玩笑的方式表達了對制度的失望,但獨立候選人也未能成為一種建設性的替代方案。

https://p.dw.com/p/2T8wc
China Volkskongress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我的記憶中,只有一次投票選舉人大代表的經歷。那時還是一名學生,沒有人告訴我們在反抗強權的同時,怎樣正確對待弱者。於是,一位曾因精神分裂症休學的同學,獲得了過半的票數。這對那位同學極不公平,他惶恐不安,不知道大家為什麼要用人大代表來取笑他。

相比之下,現在的年輕人更加人道,也更加機智和幽默--據報導,在五年一屆的人大代表選舉中,希拉蕊‧克林頓、唐納德‧川普及江澤民等上海市民"喜聞樂見的人",獲得了很多選票。在高校集中的上海松江區,克林頓據稱獲得最高票數。該市多個選區不得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重新選舉。北京一些高校也出現類似情況。

在如何看待民主方面,這兩代人受過很不一樣的教育。年輕的我們被告知,西方民主固然先進,但是中國還需要時間追趕。現在的教育是,西方民主爾虞我詐,中國模式也許會為世界帶來新的希望。但是,兩代人至少在親歷基層選舉時,有著相似的感同身受。他們都選擇了以破壞的方式表達抗議。

破壞選舉的直接結果,就是官方指定人選在程序上無法正式當選。在更大的意義上,人們以嘲笑和自嘲的方式,表達了一種絕望:這不是我們要玩的游戲。如果沒有替代性的行動,這種絕望可能變成政治上的犬儒主義。

Kandidaten Volkskongress in China
北京部分獨立候選人(資料圖片,攝於2011年)圖片來源: DW

獨立候選人的遭遇讓人更加失望

獨立候選人是替代行動之一。按照中國的人大代表選舉法,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可以聯合或者單獨推薦代表候選人。選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聯名,也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選舉法還規定,候選人提名還要經過選舉委員會"交各該選區的選民小組討論、協商",然後才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

五年前的上一屆選舉中,獨立候選人在各地紛紛出現,成為一個熱點新聞。官方發言人稱,由於存在這個"討論、協商"的制度,中國只有"正式代表候選人",沒有所謂的"獨立候選人"。這種"民主集中制"的確是一個陷阱,但是至少在"討論、協商"之前,人們自由地參選和投票,沒有任何法律障礙。事實上,獨立候選人的活動,也更多地發生在這個階段。

官方甚至不必勞駕法律上設置的陷阱,而是要把任何可能違背官方意志的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早在1998年,姚立法以"自薦參選人"的身份成功當選當屆湖北省潛江市的人大代表,成為一時"美談"。隨即出現了另外一些成功案例。這些案例可能改進人大代表體制,也有可能粉飾官方的實質控制。當異議人士試圖利用這樣的機會來表達觀點時,官方則進行了堅決的打壓。

很多"獨立候選人"遭到警察、便衣維穩人員以及受官方雇傭的地痞流氓的騷擾、跟蹤和威脅,有些人甚至以"破壞選舉"的名義被警方拘押。官方不僅威脅他們退出選舉活動,而且禁止國內媒體對他們的參選進行報導。BBC駐京記者沙磊近日發布的一則影片,顯示了中國官方如何阻止外國媒體的報導。沙磊前往採訪獨立參選人劉慧珍女士,在她的門口遭遇一堵近乎無聲的人牆。隨著他的堅持,人牆越來越長,也越來越厚,直到將他和同事"擠"走。

獨立候選人的遭遇,並沒有像人們所預期的那樣,對體制進行建設性的修補。它從另外一個角度,讓人對改變體制感到更加絕望。因此,它也未能成為一種替代性方案。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