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選舉不是街頭運動的替代品

長平2016年9月6日

香港反對力量轉戰議會?時評人長平認為,選舉勝利是街頭運動的成果,而不是替代品。

https://p.dw.com/p/1JwWN
China Hongkong Parlamentswahl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Hofford

(德國之聲中文網)昨天(9月5日)香港立法會的選舉結果令人振奮,投票人數創下歷史記錄,一群年輕的反對力者進入議會。儘管在目前的議會體制之下,他們很難有大的作為,但是讓更多人看到了改變的希望。

由於嚴格的輿論控制,這個消息不會在中國內地成為重要新聞。也因為長期的壓制之下,直接的政治反對沒有機會,挖苦嘲諷成為主要的批評話語,而杭州G20會議又提供了充足的笑料,佔據了異議空間。儘管如此,香港選舉的消息仍然在微信等社群網站傳播,並得到不同的解讀。

近年來,北京的政治空氣令人窒息,希望成為珍稀之物。跟任何珍稀物品一樣,它也很容易讓人上當受騙。在中國內地,"體制內健康力量"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希望,但是如今已飽受爭議,甚至淪為笑柄。在仍然對此"力量"保持希望的人看來,香港議會選舉的勝利是一個明亮的訊號;批評者則看到香港議會和中國人大完全不是一回事,也有人以人大代表形象對進入議會的香港反對者提出警醒。

香港議會要變成中國大人這麼完美的橡皮圖章,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終它能否如北京所願,完成這一"壯舉",反對者的角色扮演至關重要。和人大代表不同的是,北京對於香港議員還沒有體制性的控制手段。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本文作者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北京不能掌控甚至反對的力量進入議會,受益於長期堅持的街頭運動。2014年的雨傘運動,香港人展現出巨大的抗爭勇氣和毅力,但結局令人黯然神傷。很多人想到"六四"鎮壓之後的中國內地,擔心民主運動用力過猛,欲速不達,反而倒退。然而,2015年政改被否決,2016年旺角騷亂,本土思潮在爭議中蔓延,港獨力量在打壓中成長,讓人看到雨傘運動春風化雨,滋潤萬物。

一種流行的說法是,雨傘運動參與者轉戰議會,初戰告捷。這種結論符合內地人的思維,很容易在內地輿論傳播。從具體的反對者個體或者某段特定的時間來說,這個說法是成立的。然而,作為一種整體運動,它是片面的,甚至是危險的。

內地人受中共黨史敘述影響,長期被灌輸的"戰略思想",一是階段論,二是統一行為論。無論是建設還是反對,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中心任務,一切資源都應該服務於這個中心任務;而且大家都應該統一行動,集中力量攻其一點。"六四"之後很長時間內,反對者的中心任務是尋找和鼓動"體制內健康力量",而不是危險的街頭運動;體制內的批評性媒體和感言人士,獲得大量的掌聲,體制外的反對運動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不僅由於坦克鎮壓的恐懼後遺症,也因為它可能擾亂了中心任務,造成行動力量的分散。

香港反對力量"轉戰議會"不僅是內地人的描述,它也大量出現在海外媒體上。但是,我希望這種自視聰明的戰略思想不會影響香港反對運動。反對者應該看到,此番選舉的勝利,是街頭運動的成果,而不是替代品。要想維持這個成果,必須有持續的街頭抗爭支持。

對於內地的政治反對者來說,香港本土派和激進派進入議會,也不應該被解讀為他們改變了戰場,而是擴大了戰果。沒有體制外抗爭的支持,體制內的力量就不可能健康生長。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