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暗示將冷卻與大陸經貿關係?
2006年2月7日廣告
目前台灣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800億美元,佔大陸所有外資總額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台灣經濟目前卻低迷不振,早就已經失去了亞洲經濟領頭羊的地位。台灣商人李屏在中國大陸已經生活了20多年,他在上海附近新建了工廠,生產女用內衣。
他在分析台灣投資外流的時候說:「因為台灣目前的人均薪水已經達到了14000美金,加上全球化的大潮,全世界都要參與這一競爭。但是台灣的薪水水準太高,所以很多傳統的加工業在台灣是無法立足的。可能目前台商青睞中國大陸,明天我們還要找更便宜的生產地點。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台灣政府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經為台灣在今後全球化經濟中的地位下了定義。1982年,台灣行政院成立了一個所謂的自動化研究小組,分析台灣經濟走向。李屏當時也參與了這一研究小組的工作。
他說:「進入全球化之後,我們知道,台灣對於傳統工業來說是一個不適合投資的地方。當時有兩條路線,第一就是搞自動化,讓機器代替人,降低成本。第二就是產業外流。現在看來,產業外流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隨著兩岸春節包機直航開通,兩岸在各個方面越來越接近。而陳水扁在給台商拜年的時候提出了有關「小我」和「大我」之間的討論,希望台商在外地經商成功之後,不要忘本,將財富不斷投入家鄉建設。李屏認為,這一講話不是單單表達對商人的願望,而是包含了政治意義。
「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分化台灣人與大陸人的距離,我覺得十分諷刺的是,台商要為了大我犧牲小我。大我應該是中國人,什麼時候變成了台灣人?大家都認同,大我是中國——一個傳統中國,一個文化中國和一個歷史上的中國。」
當遠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