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20608 DDR BRD Flüchtlinge

Leipert, Lydia2008年6月29日

二戰後德國被分裂為兩個國家,直到1990年為止。導致社會主義東德最終消亡的起因,是該國發生了大批湧往西方的逃亡潮:當時有四百多萬人民逃往西德。抵達西德的逃亡人口,首先被送往臨時收容所,例如位於西柏林,今天已成為紀念館的馬林費爾德。德國之聲記者為您回顧這段歷史。

https://p.dw.com/p/EGRH
1979年9月16日,兩對東德夫婦帶著4個孩子乘坐這個熱氣球成功逃到西德圖片來源: dpa

1965年,17歲的哈特穆特.裡希特在校門口被逮捕,因為他留著長發,喜歡聽西方流行音樂。這在當時的東德十分引人側目。國安部門的官員對哈特穆特進行了審問和高壓恐嚇。

一年以後,哈特穆特經由柏林的泰爾托運河,游泳越過了德國內部邊界線。這種逃亡過程不僅艱辛勞累,而且非常危險,因為有些人在通過所謂的"邊界線"時遭到射殺。

居留在臨時收容所裡的人都能獲得醫療照顧、住宿和衣食供應。不過他們還得通過一項國家審核考驗。這意味著冗繁的官僚手續,以及來自官方和盟軍的一連串面談及問話,原因是西德只收容受東德政府迫害的人。此外,他們也必須防範間諜及犯罪份子的滲入。

馬林菲爾德難民營曾總共收容了130萬名東德難民。對許多難民來說,在西德開展新生活可說是舉步維艱。馬林費爾德紀念館館長艾芙娜女士表示:「情況充滿不確定因素:獲得居留許可的難民,不知道自己將被分配到哪個聯邦州。有些人在轉換好幾個難民收容所,設法找到了工作以後,才租屋定居下來。這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從紀念館的展出內容可以看出,其中也包括反向操作的情況,這就是說:也有一些西德人民選擇前往東德,在那兒協助建設社會主義的民主德國。紀念館解說員柯梅茨,對於德國近代史中有關這一段史實的記載出現空白而感到懊惱。他說:「當時也有西德人投效東德的例子,但是聯邦德國的歷史教科書對此卻隻字不提。」

從西德遷往東德的民眾總共約有50萬人,其中包括著名的演員和知識分子。當時東德也設有收容西德難民的臨時收容所。

馬林費爾德紀念館館長艾芙娜認為,東、西兩邊人民的流亡潮,對於今日德國是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記憶。她表示:「我認為,這是德國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尤其是分裂狀態下,東、西兩邊人民的逃亡行動,不僅反映了兩德政府的統治狀況,同時也是冷戰時期拉鋸戰的交叉口。」

當初西德政府在全國境內設置了三個東德難民臨時收容所,而設於柏林馬林費爾德的收容所,因圍牆及境內分割線的關係而具有特殊重要性,並成為接收東德難民的總收容站。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