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森訪華-要推動中國經濟改革和匯率浮動
2007年7月31日廣告
中美雙邊貿易的不平衡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是兩國主管經濟的高層官員互訪時不可避免的棘手話題。上周,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通過一項法案,規定如果一個國家貨幣匯率被認定有根本性偏差而未進行重估,可對該國實行反傾銷措施。輿論認為這一法案明顯針是對中國,並為財政部長鮑爾森訪華磋商匯率問題增加籌碼。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黃衛平也認同這一觀點,但指出這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系統的態度:「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一直努力平息國會對中國的不滿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有關匯率問題的討論成效甚微。中國方面一貫表示,中美貿易的問題不是靠單純的改變匯率能解決的。」
黃衛平教授指出,中美經貿的主要問題除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外,還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政府補貼等。他強調,經濟全球化對貿易結構的影響不可忽視:「但貿易順差過高也給中國的國內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
去年,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就已明確表示,改變對外貿易的不平衡狀態是政府外貿工作的首要任務,並於今年採取了取消部分出口產品退稅優惠等措施。
但黃衛平教授認為,從長遠看,調整產業結構和分配模式才是改善貿易平衡的根本途徑:「中國經濟界專家還強調,貿易順差的數額並不能反映製造業的實際利潤情況。一方面中國企業往往承擔加工出口的任務,處在產業鏈條的最後環節,雖然產品從這裡出口,但利潤不高。而且更為主要的資本利潤最後是由投資者掌握。」
周二的中國媒體在報導鮑爾森要求中國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的同時,也說,「鮑爾森老調重彈,繼續給人民幣施壓。」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