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上海性博物馆为何颠沛流离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29日

刘达临是上海性文化博物馆的馆长。它将自己收藏的1000多件性文物在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的一个博物馆里展出。最近传来消息,性文化博物馆要搬出上海市,刘达临也成为媒体关注的人物。

https://p.dw.com/p/4GN8
中国虽然也有了安全套发放机图像来源: AP

在上海市武定路1133号门口挂有一块不起眼的白色招牌,上面写着“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十个大字。1999年,当这家博物馆在上海市中心南京路上开门的时候,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这是全中国首家以性为主题的博物馆。它的创办人是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刘达临教授。他向公众展示了自己私人收藏的近1000多件性文物。

虽然南京路上人流如潮,但是由于博物馆不能打出性的招牌,所以被迫于2001年搬到了客流稀少的武定路,观众稀少,博物馆月月亏本。2004年4月,这家博物馆将彻底地搬出上海市,搬到江苏省吴江市的千年古镇同里。

刘达临教授这样评价性文化博物馆的颠沛流离: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性开放程度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性文明的大门被打开了,性禁锢被打破。这使得性文化博物馆能够在上海建立。但是这一大门只打开了一半,还有一半还没有充分打开,很多基层居民对这一问题还避而不谈。

刘达临教授和他原来的一个学生、在的合伙人胡宏霞博士一起苦心经营这一博物馆。每月3-万元的亏损靠两个人自己的其他经济来源填补。

他说:“我们四年前在上海市中心南京路刚刚办这个博物馆的时候,当地的地区管理部门不让挂招牌,很多观众找不到地方,导致营业额下降,而且也不让宣传。”

刘教授想办成旅游景点,吸引外地游客。这份报告打了四年,都没有成功,因为上海市旅游局的领导不敢草率地作出这样的决定。上海市中心城隍庙一家公司愿意无偿提供场地,在上海老城中心地点办性文化博物馆又没有得到上级的批准。最终江苏省同里古镇向刘达临抛出橄榄枝。同里镇政府将2000年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退思园边上的一块园林无偿的拨给刘教授,作为性文化博物馆的新址。

刘教授对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时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性禁锢性保守的观念在中国已经有1000多年,根深蒂固。需要肃清这一保守思想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改革开放才20多年,但是这一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估计再需要10-20年,这样的大门就能完全打开了。”

(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