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重洗牌,中国崛起德国不衰
2007年1月24日拉尔夫-博勒有限公司是德国西北部一家生产自行车轮胎的家族企业,它生产的“燕子”牌自行车轮胎销往世界各地,甚至连Continental和Michelin这样的大康采恩在这一领域都不是它的对手。博勒公司总部大楼里有一个房间,里面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21面国旗。今天是有一个芬兰客户代表团来访,公司门口的旗杆上就飘扬着芬兰的国旗。当然,这个旗杆上不只一次飘扬过中国的五星红旗。
博勒公司就是全球化趋势中德国企业的一个成功榜样。在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博勒公司不但没有萎缩,而是迎头赶上,十年内将销售额翻了一倍。目前,博勒的生产的自行车轮胎几乎全部产自设在印尼的分厂,这个厂由博勒和一家韩国公司共同经营。
虽然生产全部转移到了印尼,但是博勒的70%的产值是在德国本土产生的。博勒从它在德国的销售中心向全世界销售1800种自行车轮胎。博勒在德国的总公司雇佣了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师,所有的产品设计和公司独有的技术都掌握在他们手中。除此之外,总公司还掌握着品牌维护和产品的销售网络。
博勒的老板弗兰克.博勒不久前到自行车王国中国参观一个自行车展,他想数一数到底有几家自行车轮胎制造商参展。“数到第100家,我就不数了。”面对来势凶猛的亚洲厂家的竞争,博勒公司拼的只能是技术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要保持创新能力,否则就输定了”,博勒说。
全球化开始进入3.0版
Prognos公司的世界经济专家凯.格拉姆克说,世界处于新一轮更加浩荡的全球化浪潮的前夜,在今后的十年里,世界经济要重新大洗牌,进入第三波全球化时代,格拉姆克形象地说它将是“全球化3.0版”。
Prognos的“2015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报告”中给出了以下预测数字:到2015年,世界出口总额将增长76%,中国、印度和其它亚洲门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每三个出口产品中就有一个是出自这一地区(目前是大约四分之一)。报告预测,两年后,德国就得将世界出口冠军的称号让给中国,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的出口额将是现在的三倍。
对于德国企业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将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被浪潮冲到一个新世界,过去的几十年营造的模式与结构突然变得不再适用了,他们处于新市场、新产品和新对手的包围中。很多企业过去一直是在界限划分得很清晰的市场内运行,现在突然要面临一个直接的全球化的竞争。
化工业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的几家著名化工企业如BASF、Hoechst和拜尔等的产品主线就是那么几条,如石油加工、天然气、特殊化工、生物技术和制药等,产品布局十分均衡。但是25年后,这些大化工集团的产品线被分化为十几类,产量也变得更小,而Hoechst干脆就被分割成了三个公司。2006年的世界化工业是一个被分割得琐碎的市场,世界几家大化工集团的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
是挑战也是机遇
冷战铁幕的落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迅速增长。对于德国企业来说,它们一方面有了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和国外的新的竞争压力也增加了。Prognos的报告预测,从现在到2015年,德国的出口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德国人创造的44%的产值都将是出口到国外。
德国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将急剧增加,从而也导致了国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只有那些能持久和稳定地提高生产能力、能在组织结构简化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企业才能生存。Prognos的报告乐观地指出,“总的来说,到2015年,德国企业的处境要比现在更好。”报告说,德国的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是汽车、医疗和测量与控制机械。
物流业是一个具有非常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全球化的贸易推动了货物运输、仓储和分送的业务,物流业在商品价值链中成为稳定增长的一部分,德国物流业目前估计还有产值五六百亿欧元的发展空间。
全球化下企业生存的重要挑战是如何保证人才不流失。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印度,德国企业要想在当地发展,获得和保住合格的当地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能否灵活地应对市场的高速增长速度也是企业将来要面对的大问题。在全球化高速进行的时代,开拓市场的节奏像是电影里的快镜头,尤其是亚洲企业增长的速度让欧洲人眼花缭乱,亚洲企业往往用一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洲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因此,今后真正的挑战或许可以称为“对扩张的有效管理”。例如,很难想象,一个德国的几十人的中小企业会在亚洲有能力操作一个年营业额在5000万到一亿欧元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