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应起更大的杠杆作用'
2012年4月2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长期以来是苏丹总统巴希尔的紧密盟友。苏丹内战中,北京方面被指不顾联合国武器禁令向巴希尔输送武器,间接支持了喀土穆方面对南部叛军的镇压。自南苏丹独立以来,中国则试图在南北之间求得平衡。毕竟,南苏丹的石油蕴藏量占原苏丹整个石油蕴藏量的四分之三。而中国在苏丹的石油项目、基建项目等投资也受到南北苏丹冲突的负面影响,令中国的利益蒙受损失。比如今年1月底,苏丹支持南苏丹的反叛武装劫持29名中国工人,并导致一名中国工人丧失。今年2月,南苏丹驱逐了在该国运营的、中国和马来西亚合资企业"佩特拉达集团"(Petrodar)的总裁刘英才。近期,两国围绕苏丹最重要的油田哈季利季的争夺导致其生产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而该油田由中马合资运营,其中中方占40%的股份。
危机中的高规格接触
基尔就任后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本是中国改善与南苏丹关系,加强经济联系的契机。中方安排了高规格接待,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到国家主席胡锦涛都与之举行了会晤。据英国《金融时报》以及南苏丹媒体报道,基尔访问期间,南苏丹将争取由中国出资建设一条替代输油管道,使南苏丹在出口石油方面不再依赖苏丹。而中国方面对此态度积极,已同意提供技术协助。
然而,基尔的访问却因周二夜间苏丹飞机对南苏丹联合州两个地区进行空袭的事件临时中断。空袭造成16人死亡,30多人受伤。联合国安理会周二晚间呼吁苏丹立即停火,两国重返谈判桌。非盟也呼吁双方在三个月内解决争端。基尔本人则在与胡锦涛会面时说,巴希尔政府已对南苏丹"宣战"。
经济利益促使中国行动
中方本周三对苏丹与南苏丹的冲突升级作出官方反应,表示中国正同美国合作以结束苏丹和南苏丹之间的边境冲突,中国将派遣其非洲事务特使钟建华前往这两个国家敦促它们会谈。德国全球与地区研究学院(GIGA)的苏丹问题专家卡尔罗·科斯(Carlo Koos)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
"经济利益是中国采取行动的驱动力。可以看到,中国对扮演人道主义冲突调停人的角色并不感到很舒服,中国并非以充满自信的姿态出现,既不向南苏丹政府,也不向北部的苏丹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如果中国愿意,它本应起到更大的杠杆作用。但中国现在的做法其实也符合它的非洲政策,也就是少干预他国的内部政策。人权和发展问题只有在触及经济利益时才会变得重要。"
据卡尔罗·科斯了解,中国5%的石油进口来自苏丹和南苏丹。今年1月底,98%的经济收入源于石油出口的南苏丹因与苏丹的纠纷宣布全面停止石油生产,以这种非理性的做法宣示不依赖苏丹输油管道出口石油的决心。与此同时,该国寻找绕过苏丹的其他的输油途径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修建通往肯尼亚拉姆港口的输油管道出口石油被南苏丹视为最有可能的解决方式,而在资金方面,南苏丹显然看中了在该地区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中国。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一旦喀土穆和朱巴的冲突升级并引发战争,所有的经济蓝图势必都将搁置一边。
当务之急:防止战争爆发
卡尔罗·科斯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劝说南苏丹政府以及下面的各省和地区的政治领导保持克制:"他们对发动平民为战争做准备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不知道其真实性如何,但我看到一些报道称,南苏丹的人民是支持政府与苏丹对抗,保护自己利益的。我认为这很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的关注显然尤为重要。中国能够扮演好调停员,发挥杠杆作用吗?无论愿不愿意,中国在喀土穆和朱巴的角色已经走入国际聚光灯的中央。
作者:乐然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