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走出春秋 德国公司抢入战国
2004年6月10日今天(6月10日),2004中国汽车国际博览会在北京揭开帷幕。昨天,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贝伦德.高特沙尔克在北京宣称,德国汽车工业打算更多地在中国生产,中国当地化的产品比例“将大大提高”。
他认为“中国市场上发生了让人目瞪口呆的变化。”由于中国市场的惊人增长率,全世界的大汽车厂商都参加了北京的汽车博览会。
中国汽车市场确实惊人,去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出了德国。今年的产量可能也将超出世界汽车大国德国。关于世界汽车厂在中国活动的新闻几乎一天都不中断,一会儿是丰田要在中国推豪华车,一会儿是通用要再投资20亿美元,一会儿又是法拉利看好中国高档市场。
德国4大中高档品牌厂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除了保时捷,3家已经在生产方面到位。多家平民品牌,大众早早进入中国,惟欧宝似乎还落在后面。
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宣布,明年中将在北京开始奔驰,E级车和C级车将分别达年产25000辆。奔驰汽车集团已在中国投资了10亿欧元以上,投资方向包括了吉普、轿车和实用类车领域。它的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今年的计划是销售4万辆车,比去年翻一倍。
为了显示德国汽车工业的强大实力,德国不仅所有汽车厂家这回都到了北京博览会,而且首次由40家零配件企业设了个联合摊位。此外还设有一个交流摊位,打算与50家中国汽车零配件厂建立联系,寻求将来的合作。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宣布,协会将在北京建一个质量中心,任务包括在中国组织专业培训,把汽车厂应该遵循的规定翻译成中文等。
中国目前年产200万辆轿车,其中70万辆是德国公司生产的。德国公司生产的汽车占有中国市场的36%。今年头4个月,中国汽车生产增长了46%。去年,中国的这个增长率高达53%。今年将减缓至40%。上个月,中国市场上汽车销售量比前个月下降了20%,原因估计一是人们在等待汽车进一步降价,一是贷款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德国汽车零配件业在中国现在已经拥有2万名员工,在中国100多个城市生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高特沙尔克强调说,重要的是,要让在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配件在全世界有竞争力,这是将来德国汽车从中国往世界各地出口的关键。
大众汽车集团总裁皮舍特里德尔日前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老实说,把波罗引入中国是个完全错误的决定。这个市场需要一种简单的大车,而波罗是一种紧缩型的小车。”把波罗作为第三个大众品牌引入中国是当时的大众集团总裁皮埃希作出的。
波罗在中国打不开市场。痛定思痛,大众集团正考虑把其在捷克子公司生产的斯科达(Skoda)拿到中国生产。大众的目标是到2008年在中国达到168万7千辆的销售量,为此,打算在这段时间里在中国投资53亿欧元。
目前,大众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通用在短暂的时间里抢到了19%的中国市场份额,而大众从原来的50%下降到了30%强。通用打算再投资30亿美元,2007年争取达到130万辆销售量。
大众总裁说:“我们想要保持30%的市场份额。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宁可保有利润率。”
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争夺,从大乱到大治,恐怕还要有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有定局。当然,大众和通用都不会轻易被淘汰出局。份额的大小,是否有利可图,这些都是能否长期站住脚,在未来的“战国”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考虑因素。中国市场谁又能吃得准呢?波罗的失败表明,西方汽车企业在中国同样需要“摸着石子过河”。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