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资本市场国外热,专家警告小心烫手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7月13日

欧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中国市场产生如此大的兴趣,在中国的资本投资是两年前的三到四倍。一些经济分析师发出警告说,不加约束的资本投机可能导致一场崩溃。

https://p.dw.com/p/5J3k
中国资本市场很有号召力图像来源: AP

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说,上世纪90年代初曾出现过类似的外商资本投资热潮,其中欧洲的跨国大公司是这股热潮的主要推动者,银行的大规模贷款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这一热潮被证明是一场发烧,不得不在一系列纠正与调整中结束。

今天,外来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投入明显减少,中国企业不再得到大规模的欧洲银行的贷款。国外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为40到50亿美元,相当于国外在中国的投资的7%到8%。外国投资者,特别是银行对在中国遭遇过的损失仍然记忆犹新。

但是与此同时,对亚洲的基金投资却明在增加。自2003年第3季度起,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亚洲的基金投资组合中。随着日本被认为已经逐渐走出经济停滞的低谷而出现转折,国外投资者又开始重新考虑亚洲市场的投资策略。

谢国忠估计,欧洲在亚洲证券市场的投入规模是直接投资的三到四倍。另外,欧洲企业对于其在中国的业务都有着固定的增长目标,这使得欧洲的基金管理者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十分感兴趣。

中国经济景气的起伏暗藏风险

欧洲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动荡估计不足,几乎一致乐观认为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他们相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会下降,下降率当在现有的经济增长率的20%到30%之间。另外,这些人也非常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机敏地驾驭中国的经济活动。

亚洲的投资专家则更为谨慎。摩根斯坦利亚的分析师们认为中国自2002年以来投资过剩的规模在2000亿美元左右。为了纠正投资过剩和消化过剩的投资,就要把资本投资的增长速度降到平均水平以下。这可能导致资本投资会连续两个季度只以一位数的低水平增长和投资增长率进入螺旋式的下滑。中国的金融市场没有足够的风险价格制度,因此贷款的迅速膨胀可能就意味着投资过热。

对此,大部分投资者都争辩说,2004年的中国与1994年毕竟不可同日而语。的确,中国经济如今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多样性上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但是中国的金融系统尽管更加复杂和多元,其本质仍然没有什么变化。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欧洲经济与中国经济过程结合的密切程度要低得多。但是,形势正在发生转变。欧洲跨国公司正在通过进入中国来加强优化它们的生产与销售的国际链条。欧洲与中国的的贸易额自1999年以来每年增长18%,而1999年以前的5年,这一贸易额的增长率为6.1%。如果欧中贸易以当前的速度发展,欧中的贸易额将占欧洲国民生产总值总和的3%。

随着欧中经济关系的越来越密切,中国也越来越受到欧洲资本投资者的青睐,这其中的一条重要的道理就是:欧中经济的密切结合是以全球化重新分工为动力的,中国的周期性经济调整对这一过程产生的影响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