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欧法学院联合培养法律顶尖人才

2011年1月23日

中西方不同法律文化的对话和不同思想的碰撞,可能是中欧法学院的最大特色。中欧合作创办的这所法学院三年里取得了不少成绩,成绩的背后也充满艰辛。这个学院的目表是:培养出能够在中国司法领域承担重任的下一代。

https://p.dw.com/p/zzbk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成立于2008年10月的中欧法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与欧洲合作办学的法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合作创办,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学院之一,汉堡大学作为与欧洲委员会签约的协议当事人,承担协调工作。中欧法学院这个团队汇集了国内外17所著名院校的师资力量,其中13所为欧洲院校,另外4所来自中国。谈到建立中欧法学院的初衷,中欧法学院协调人尤翰林教授说:"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政府,都希望把中国建立成法治国家。因此双方认为应该促进有利于该方面发展的交流项目。通过此类项目改善中国的法律高等教育,吸取外国先进的法律观念。"

注重实践的法律硕士课程

中欧法学院提供自己一套独特的双硕士项目。学生通过对两年的中国法学硕士教程和一年欧盟法学硕士教程的学习,论文答辩后可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与汉堡大学法学硕士两个学位。中欧法学院已经招收约300名学生,目前在校生为146人。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学生,同时也招收部分欧洲学生到中国进行法律学术交流。

尤翰林认为,虽然中欧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而且目前中国很多法律条文的制定也参照了欧洲的法律条文。但是,中欧在法律方面最大的不同点是,法律在中国社会中起的作用不同于在欧洲。中国的法律并不能贯彻到每个经济领域或私人生活中去。因此,对于学习法律的学生,能够真正的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中欧法学院认为应该注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尤翰林说:"比如我们的上课方式以互动的为主,让学生自己对法律事件进行辩论阐述,自己去实际操作。这些训练在中国的课堂上出现的很少。法律生应该学会融会贯通,把书本上的知识很好得运用到实践中去,用精确的法律术语去进行辩护。"

三年努力,取得成绩

很多中欧法学院的学生虽然感觉学业非常紧张,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学习过程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学到了很多本科里没有学到的法律知识,比如对欧盟各国不同的法律体系有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而且还对比如中国司法制度将如何继续发展这类深刻问题进行相互探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法律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和提高。

通过将近三年努力,中欧法学院取得了不少成绩,已经毕业的第一批法律硕士生基本上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中欧法学院的学生得到了就业市场的认可。尤翰林也认为,中欧法学院的中国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我在中国工作过很长时间,认识了很多中国的大学生。我不能不说这些选拔出的中国学生都很优秀。不仅是外语能力非常好,而且能够提出有关法律的一些很好的观点。"

成绩背后的艰辛

当然成绩的背后也充满着不少艰辛。尤翰林感慨到作为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中欧合办的并得到承认的法律学院,走到今天这一步,相当不容易:"我们在协调不同的中欧高校传统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工作上作了很多努力。我们必须解决欧洲学生去中国的衣食住行问题,也得知道中国学生在这种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中的所需。"

对于中欧法学院来讲,这些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法律顶尖人才。培养能够在中国司法领域承担重任的下一代。

作者:丹娅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