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09 Klima USA China UN Kopenhagen
2009年11月24日"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美国和中国的态度。从历史上看,美国是最大的大气污染国家......对美国本身而言,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说服中国共同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它将在21世纪同美国一道决定世界经济。"
说这番话的是绿色和平气候谈判团团长凯瑟尔。在他看来,一项没有美国和中国支持的气候协定是毫无用处的。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中国已超过了美国。如果想让京都气候议定书的后续协定成为一个有约束力、国际性的气候保护协议,必须要有中国和美国的赞同。
从不久前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传出的信号没有让人感到振奋。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几乎没有可能获得对雄心勃勃、具有约束力的气候保护协定的支持。而中国则明白无误地表示,排放要减,但经济发展优先。不过,联合国环境署负责人施泰纳尔认为,对美中两个排放大国的立场必须谨慎评价: "不幸的是,在谈判当中,不论是有关中国还是美国,都在评论他们的过去,而不是他们的未来。政治家也这样做。但我想,美中两国也将是因减排温室气体而经济受益最多的两个国家,听上去有点讽刺,原因是,他们经济和技术上受益最多,从长远看,得到的好处也会最多。"
中美两国在谈判期间的立场未必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在美国,很多地区层面的环保意识远远超过了华盛顿政府。美国有300多个县市自愿接受了京都气候议定书规定的排放目标,而与此同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却拒绝在该协定上签字。目前,美国有600多个县市加入了国际性组织"持续发展的基层"。
在加利福尼亚州,施瓦辛格州长在民主党多数的协助下,促使州议会通过了2025年前减排20%温室气体的决议。他还控告六家汽车康采恩,要求它们对气候变迁的恶果进行赔偿。加利福尼亚州对经济界进行约束所产生的影响,超出了该州范围,因为没有哪家汽车企业愿意放弃西海岸的这块巨大市场。
联合国环境署负责人施泰纳尔说,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也比人们想象的更注重环保, "中国的一些项目,将使世界上所有项目都变得逊色。以公共交通为例。大家都在谈论,中国人今后会有拥有多少量汽车。但奇怪不去谈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网将在上海出现。我们在这里高谈阔论的时候,那里已经建造了100座地铁站。这样一个地铁网,会有数百万人使用。"
今天,中国已是生产太阳能设备的领头羊,中国每年风能发电量超过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有这一切都是不错的记录,但这还不够。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峰会上,中美两个大国必须为自己规定具体的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目前的局面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十分糟糕。联合国气候署秘书处负责人德波尔这样说道:"我认为,美国和中国就此展开双边会谈是一件好事。我相信,这两个重要国家相互接近是有益的。"
有一点是清楚的:中国和美国将向其他国家释放信号。无论是制定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还是为那些通过自然环境吸收二氧化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补偿资金,都需要从这两个大国发出信号。但同时,这两个国家也需要世界其他国家,因为气候保护同世界经济一样,早已实现了全球化。
作者:Helle Jeppesen/李鱼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