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一五圆?-聚焦中国环境问题
2006年3月5日会前透露的内容及其潜在的积极历史意义
德国许多媒体都报导说,据中国新华社周五的一篇文章,中国在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对科研和教育的投资这些方面没有达到“十五”的要求。
在能源消耗方面,由于效率低,能耗超出十五对2005年底规定的要求27%。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害气体排放量没有达到比2000年降低10%的要求。在农业土地方面,十五的目标是到2005年底现有农业用地不得低于1.28亿公顷,但实际上却用于城市化而只剩下了1.22亿公顷。教育投资方面,2005年教育方面的国家支出按规划应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结果只达1.3%。只有52%的学生进入高中,原定目标是60%。
本届人大即将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内容也略有透露,比如,到2010年,能耗要降低20%(标准煤)。
另外,在大会还没有召开前,即周六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姜恩柱即公布了2006年的军费预算数字。
且不说这些数字后面反映了什么自身领域内的问题。在大会前透露这些数字却是一件好事。也许在两个方面是史无前例的:一是,中国可能据此表示,它正在追求一定的透明度;二是,中国表示,它开始更多地发现和公开承认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如果这是一个开端,而不是临时性的做法(比如公开军费预算当然具有一定的反对陈水扁新动作的造势性质),那么这无疑是值得欢迎的,让世人高兴的,甚至可以说:中国的2006年两会至少在这个方面具有历史意义。
中国的环境问题实在太严重
要问起中国在去年给世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此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松花江污染事件。这个100吨剧毒物质进入河水,最后甚至流入邻国水域的事件,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德国商报发表的的几个来源为IEA的对照表是触目惊心的:
每2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本为0.25公斤,德国为0.45公斤,美国为0.55公斤,印度为1.93公斤,而中国是2.70公斤。
空气污染程度,1999至2001年每立方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柏林为6毫克,东京为18毫克,纽约为26毫克,孟买为33毫克,而北京:高达90毫克。
河流受污染程度,分一至五类,一类最好,五类最差,一至二类是可饮用的,三到五类是不可饮用的。中国2003年时的河流:一类占5%,二类占21%,三类占16%,四类占22%,五类占9%,比五类更坏的占27%。换句话说,中国的河水只有26%是可饮用的,74%不可饮用,有的情况极坏,可以用“有生命危险”来表达。
这些数字是不需要解释的。它们实在是太说明问题了。
还有:知道奔驰为什么决定撤回1998年后在中国销售的几万辆S级的车吗?据称是由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太严重,通往油箱的过滤器容易被堵塞。而德国的汽车本来没“想”那么多。
想让“十五”的月亮“十一五”圆就要提倡新闻监督
许多在德国生活多年的中国人说,他们对德国印象最好的就是:这里的天空是那么蓝。也就是说:中国(城市)的天空是太不蓝了。在北京和上海,白天看不见蓝天,晚上看不见星星。只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差距。
中国公开承认(相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将再次承认),环境保护方面的十五目标没有达到。要在十一五中去争取。应该说,这已经不是争取的问题了,而是必须一步一步地去做到。因为,实在是不能让那么多中国人呼吸根本不能呼吸的空气,饮用根本不能饮用的水了!
要让十五的月亮十一五圆,除了有关法律措施的制订和落实,在环保和环境安全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外,很关键的是本文已经提到的:透明度,坦率精神,还要加上“无孔不入”的舆论监督。也就是说,要把本届两会开创的和有待开创的一些精神化到环境保护和其它领域的实践中去。
松花江污染事件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好多天后,有毒物质都快到哈尔滨了,还要隐瞒,还不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停水。这在国际上和中国国内造成了极坏的印象。中国政府看来是决心要从中吸取教训了。
可是,记者面前放着的一份报导说,就在前几天,两组外国记者要拍摄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堆放场也遭到了阻挠。3月1日,法国记者兹坦科和他的两名同事3月1日拍摄完广东汕头贵屿镇那个号称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后,遭到了30来个人的包围,这些人要求他们把胶卷交出来。兹坦科说:“我们谈判了45分钟,但接下来事情就失控了,他们抢走了我们的磁盘,并且告诉我们不许再返回这里。”在此几天前,一个日本记者拍摄这个垃圾场,遇到了同样的事,他被没收的不仅是胶卷,而是所有的摄像器材。在这两件事里,法国和日本记者都向当地警察求援了,但警察不予理睬。
看来这是一个地方性的行为。也许,因为他们是外国记者,才避免了更大的灾祸。但是,许多这类事情看上去都是地方性的。如果要说到透明度,要说到新闻的有效监督作用,中国就应该有适当的措施,法律规定,保护记者的新闻报导权利。而且这些措施或法律规定还要坚决地去落实。因为,在此只就事论事的说:要想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够真正“圆”梦,“圆”规划,必须要支持与保护新闻监督这个工具。而且应该是不分内外。
想让“十五”的月亮“十一五”圆需要“融汇贯通”
环境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如果完全地就事论事,那就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把能源消耗降下来,环境自然而然地能有所受益。
同样根据上述IEA的对比表,在能源消耗上,日本每产生2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石油是0.11吨,德国是0.18吨,美国是0.22吨,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打了个平手,都是1.02吨,相当于日本的10倍。
然而,需要“融汇贯通”的东西远远不止一个能耗。比如: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就二氧化硫含量而言)相当于柏林的15倍,东京的5倍,纽约的3.5倍。是因为汽车的排放吗?北京的汽车是很多,但是即使比柏林多,也不会多于东京和纽约。是因为工厂设在市区吗?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不是太大(当然这一定的关系也是要解决的)。北京和上海这些年都在努力把工厂从市区撤出去,撤到远郊。比如上海的化工厂已经逐渐集中在了远郊的漕泾。再说了,十几年十十年前,北京上海是能见到蓝天和星星的,而那时可能更多的工厂集中在市区。
北京上海有一个跟纽约、东京和纽约很大的区别不知道是否引起了注意:这些中国城市这些年来新建的大楼上排满了空调的“蜂窝”。记者听到过一种说法,北京上海这些年市内的超高温跟这些空调大有关系。那么这些空调对这些中国城市上空遮天蔽日的烟尘有没有责任呢?有多大责任呢?还有家家户户都有的热水器。
这些似乎跟环境没关系的东西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对象。如果,北京上海的空气污染与此有很大关系,那就不得不从这些方面同时着手。当然了,已经布满全城的空调要拆掉全部用中央空调代替一时可能不现实,但至少再新建楼宇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即使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也不得不一步一步地慢慢去解决。难道有谁希望自己的城市永远不见天日吗?
如上所述,解决环境问题其实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是,即使“十一五”不能做到月亮滚圆,至少也应该努力让它比“十五”圆一些吧?
平心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