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欧中企 : “去风险”战略冲击商业信心

2024年12月10日

曾经的乐观氛围正在逐渐散去,欧盟的中国企业认为,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欧盟中国商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中,61%的企业表示,欧盟的“去风险”战略对它们构成了挑战。

https://p.dw.com/p/4nxJQ
当被问及对欧盟当前商业环境的描述时,仅有17%的企业选择了“开放和公平”
当被问及对欧盟当前商业环境的描述时,仅有17%的企业选择了“开放和公平”图像来源: Michael Gottschalk/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企业普遍感到受到欧盟的制约。60%的企业认为,欧洲存在“强烈的反中国情绪”。布鲁塞尔设置了“政治性市场壁垒”,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欧盟中国商会(CCCEU)委托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调查对143家在欧盟的中国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45家企业进行了采访。61%的企业表示,布鲁塞尔的“去风险”战略对它们构成了挑战。

超过70%的受访企业表示受到欧盟《外国补贴条例》(FSR)的影响。该条例于2023年7月正式生效。根据规定,外国投资者必须向欧盟竞争管理机构报告其在过去三年内从第三国获得的补贴金额。布鲁塞尔有权据此在公共采购中排除相关企业,或禁止其收购交易。

什么是脱钩?什么是去风险?

今年4月,中国一家从事安全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在荷兰和波兰的办事处遭到欧盟委员会的突袭检查。欧盟方面称“有迹象表明”,根据FSR,这家公司或拿到了可能扭曲内部市场的外国补贴。欧盟委员会去年底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且已在今年7月引入了临时关税。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中国企业对欧盟的商业环境持积极评价,超过半数的企业将欧盟的商业环境评为 “中性”。不过,中国欧盟商会在新闻稿中强调,大多数企业抱怨欧洲市场不再 “公平和开放”。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对欧盟当前商业环境的描述时,仅有17%的企业选择了“开放和公平”。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欧洲非常活跃。比如中远集团在多个欧洲港口拥有股份,包括汉堡港福地码头(Tollerort)。这桩收购案曾在德国政府内部引发激烈争论。中远集团最初计划收购汉堡港Tollerort集装箱码头35%的股份,该方案遭到德国政府的拒绝。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政治激辩后,中远集团去年入股事宜尘埃落定,最终购得该码头24.99%股份。

继去年底宣布在匈牙利创建第一个电动车生产基地之后,比亚迪今年5月表示有意在欧洲建立第二家装配厂。匈牙利是去年中国资本流入最多的国家,总额达 43 亿美元。

德国《商报》援引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刘坚东强调,中国与欧盟互为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对中国企业来说战略性十分重要。他指出,中国企业的活跃表现“对欧盟的产业现代化、技术创新以及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产生了积极影响”。

12月初,中国德国商会发布了2024/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信心降至2018年以来的最低点。澎湃新闻报道,大约一半被调德企认为,中国市场需求疲软是其面临的最大商业挑战,其次是价格压力。同时,超过半数的德国企业预计,中国竞争对手将在五年内成为其行业的创新领导者。尽管如此,调查显示,仍有92%的德国企业计划继续在华开展业务。

 

(综合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