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建议:告别没有大考的日子

2003年4月3日

德国中小学生在30多个工业国参加的水平测试里排名倒数,人们这才如梦初醒。德国没有高考,也没有重点中学。全国没有统一的考试机制。如今,反省之余有人建议开始“上紧箍咒”了。

https://p.dw.com/p/3SJR
图像来源: Bilderbox

很多人认为,德国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难以使中小学教学水平得到客观的考察,总体教育质量在滑坡,而大家还毫无察觉。直到德国学生在国际测试中落了后,才如梦初醒。

德国的教育是各联邦州的内部事务,在联邦总的框架下,各州有权自主决定。德国其实并不是没有教学标准,每个州的文化部都给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规定了课程的内容,进度。但问题是,教学大纲虽然规定了该教什么,甚至如何教,却没有测试教学效果的统一考察机制。

没有大考,没有压力?

由于德国没有高考和升学竞争,也没有重点学校,学校和学生较少学习压力。而小学毕业和中学初级阶段也没有规定结业考试,因此缺乏比较和竞争。

波恩罗伯特-魏茨勒职业中学校长赛维林女士建议所有中学10年级都进行一次考试,她认为,引入阶段考试是建立标准的一个重要手段。

上个月,德国教育部的一份专家报告提出了建立统一教学水平标准的具体建议。按照这份报告的设想,课堂教学的基础不应该再是冗长烦琐的教学计划,而是简明扼要的所谓“能力标准”。即标准不是规定哪堂课应该讲什么,而是这堂课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这堂课后学生应该学会什么。

不搞排行榜

标准有高低难易,拿阅读来说,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是领会文章大意,更高的要求包括进一步理解、分析和评价。学校可以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使学生达到标准的要求。而评估教学方法的任务则由一个独立的代理机构来承担。

这个机构将定期向每个学校通报对该校的考察鉴定,但不做横向比较,不搞排名榜。专家报告认为,受到评估的应该是教学制度,而不是学生。评估结果既不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单上,也不应该作为升学的参考指标。

赛维林校长认为,由于德国各种类型的中等学校体制不同,统一考试不能一刀切,毕竟,文理中学学生的水平总是比初级中学学生要高些。所以应该区别对待。

各州教学质量不同

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在2001年就开始着手建立教学标准了。第一套标准,以小学的4年级和中学的9或10年级为切入点,将在200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某些联邦州的官员反映,其实在反对党基民盟-基社盟执政的许多州,早已开始实施类似的措施,但大多数社民党执政的州则仍没有动作。

巴伐利亚、巴符州等反对党执政的南部州,教育水平比北部各州要高,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学科测试中也再度被证明。而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统一的标准。许多学生有过这样的经验:从一个州转学到另一个州,发现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有的甚至不得不留级。

老师评分的主观性

教育部门希望建立统一教学标准的另一个原因是,时常有家长和学生反映,教师给学生评分时主观性过大,而且缺乏透明度。有的家长甚至以此为由把学校和老师告上了法庭。

赛维林校长也承认,教师评分的主观性是存在的。同样一篇作文,这个老师给的分数可能是优,而另一个老师的评语可能是差。针对这一不足,有些学校试图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来改善情况。比如,几个班级的老师布置同一题目,让学生写报告,将各自班级的作业交换着批改,并比较得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