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的梦想,中国的现实

2014年7月9日

默克尔和她的经济代表团的愿望不可能在未来中国都得以实现,不过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没有理由为此就感到恼怒。

https://p.dw.com/p/1CYrL
Angela Merkel in China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五,包括5名DAX上市企业总裁在内的数十名德国经济界高层代表跟随德国总理默克尔抵达中国西南城市成都。不过,本周二也就是默克尔此次中国行的最后一天,现实变得越来越清晰:德国经济界庞大的阵容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打动中国经济伙伴。

不少来自德国的愿望落空了

情况早就不再是德国经济界老板们列出的所有愿望,中国人最终都会予以满足。默克尔此次访华最终双方签订的经济合同总价值为30亿欧元。原本应该说这个结果并不差。不过要是考虑到,大约3周前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一下子就签订了210亿欧元的大单,那么默克尔这次的收获的确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次真正能算得上是满意的只有大众公司和空客。空客又有一半姓法国。大众公司和中国一汽签署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的声明,将在青岛和天津建立一汽-大众华东、华北两个新的生产基地。每个生产基地的投资预计为10亿欧元。空客公司获得中国购买100多架直升机的订单,总价值6亿欧元。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弗朗克·泽林图像来源: Frank Sieren

不过也有不少随行的大老板们大失所望。例如西门子公司原本希望同中国4个大城市签订意向性协议,如果协议达成可以给西门子带来数亿欧元的合同,不过这一希望落空了。德意志交易所同上证交易联合成立一家公司的计划也同样未能实现。

德国企业抱怨框架条件不公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经济界代表在这些具体的生意之外传递的一些基本意见。默克尔总理在飞往中国的途中有充足的时间听取德国企业的抱怨。如同以往一样,德国很多企业认为在同中国做生意的时候框架条件不公平。这些企业想知道,是不是只要中国人有胃口,就真的能收购德国所有的被他们看上的中小型企业?而大型的德国企业如果想和中国有生意往来,就必须得和中国方面建立合资公司,这种形式总能让中方大赚一笔。在这方面大众公司首席执行官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就深有体会。数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创建百分之百德国身份的子公司。

中国决定开放的速度

德国企业界不满中国的做法,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情况恐怕短期之内不会发生改变。谁能强迫中国呢?即便是欧洲最强大的政治家默克尔也做不到。北京按照它自己认为正确的速度开放其经济,也不会让西方对自己的规则指手画脚。而且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有自己的设想,这在过去几十年里,并非一直让西方企业在中国吃亏。

人们应该好好打量一下中国的金融行业。如果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资本流通已经自由得像西方银行界一直希望的那样与全球连通,那么那一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果恐怕不堪设想。而中国经济恐怕也已陷入深深的危机,世界经济引擎彻底熄火。而德国企业在雷曼银行倒闭之后还可以继续向中国出售商品,这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

德国企业在中国依旧收益良好

在中国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对于在中国的境况过于发牢骚就有失体统了。因为毕竟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仍然大把大把地赚银子。而且这种赢利状态会持续下去。中国不再想当世界工厂,而是要更加自主创新。在这方面德国人应该伸手帮忙。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用市场份额交换西方技术这一测试了20多年的"德中共栖"模式,中国希望能够保持下去。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会慢慢地逐渐变成德国企业的竞争对手,这一事实也无法避免。不过,只要蛋糕能够持续做大,德国企业就会继续合作。北京方面希望几年后中国中产阶级能够拥有更高的收入,希望在西部地区实现2亿人脱贫。即便中国人自己制定"游戏规则":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依然在上升。这对德国企业而言意味着,在竞争增加的同时,财富增长的机会也在增多。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专栏作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洪沙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