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和美国相比 还是中国更坏

文山 摘编
2019年3月14日

美国驻德大使致信德国当局,威胁说如果使用华为设备,美国就可能停止与德国共享情报。此事引发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柏林夹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尴尬地位更是引发了不少评论员的感叹。

https://p.dw.com/p/3F4Hy
Polen Warschau Huawei Logo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J. Arriens

(德国之声中文网) 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以"在华为问题上,特朗普是对的"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美国方面向德国施压弃用华为的做法非常蛮横,但是白宫方面对中国保持疑虑,却是正确的。

"也许,在技术层面上,华为确实比其他通信设备厂商更出色。但是如果它成为了5G网络的统治者,华为就会对德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华为现在正显示出亲和,不断保证不会利用其科技产品的地位来进行谍报活动;但是,华为并非独立的、只对本公司负责的企业,而是一个专制政权的仆从,该政权的控制欲几乎无出其右。"

"中国政府正在推行针对民众的全面数字化监控,从而确保没有人批评、背离政府。要是依然有人想闹事--比如西藏人或者维吾尔人,强大的镇压机器就会碾碎一切抗议。为了防止民众产生念头、和网上的别国民众串联搞民主,中国当局还屏蔽了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站。而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则会应政府要求而提供用户数据。"

"难道,华为会和这些中国企业不一样、更倾向于民主?德国政府不能那么天真。给华为参与5G建设机会的唯一可以理喻的动机,就是柏林担心在华德企的经营否则会受到阻碍。然而,这难道就是让一个专制政权间接控制德国科技生命线的理由?"

"德国不能进一步依赖威权政权了。俄罗斯通过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扩大了对德国能源的影响力,这已经够令人担心了,特朗普总统也多次批评了这一点。尽管美国总统的语气可能有些霸道,但是长远而言,吞并克里米亚的普京、以及中国元首习近平,才是德国需要担心的'坏人'。所以,请远离华为。至于北溪2号项目,已经为时已晚。"

Deutschland Berlin Akkreditierung Richard Allen Grenell, neuer US-Botschafter
美国大使Richard Allen Grenell致信德国当局要求弃用华为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v. Jutrczenka

奥尔登堡出版的《西北报》以"最好还是撇开中国"为题,也刊发评论认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欧洲真正的敌人并非美国,而是中国。

"华为问题说到底还是安全问题,它事关德国应该选谁作战略合作伙伴,也显示出了德国的软弱之处。面对一个肆无忌惮寻求世界霸权、和我们有着不可调和的体制竞争的国家,如果我们在科技上依赖于它,那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不谨慎的。这个问题和俄罗斯天然气以及北溪2号项目有着很高的相似性。而两者区别在于,我们德国无法凭空制造出天然气。自称为科技大国的德国,却要在通讯网络上依赖中国或美国的技术。"

作者接着指出,既然德国短期内确实拿不出自己的5G技术,那么还是宁可站在美国人一边。"不论怎样,我们与美国的关系要比对华关系更为亲近。而且,美国人想要确保自己的情报不泄露,这无可指摘。只是,如果德国自己的情报部门能力更强一些(从而不用依赖美国人),那么我们就无须在这些问题上瞻前顾后了。"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同样关注了美国大使以美欧共享情报之安全为由,致信要求德国弃用华为设备一事。社论以"在华为问题上陷入两难"为题,认为这一切都说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欧洲迫切需要统一的战略。

"在华为问题上,柏林与华盛顿之间最终会如何摊牌?想知道答案,只需要看看前几年的事情就行。当时,默克尔总理的手机被发现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许多人都要求德国应该在科技上独立于美国,还成立了一个议会调查委员会,并要与美国签署互不窃听协议。"

"最终,德国人满足于总算能让这件尴尬事件尽快过去。在对内、对外安全领域,德国人太依赖于美国的共享情报了,所以默克尔总理忍气吞声,收起了最初的震怒。"

作者接着指出,在眼下的华为争议中,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争前线的德国,依然不得不看美国的眼色行事。"在美国以及中国,经济民族主义与国家安全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们可以对这一事实表示不满,但是依然要去适应它。短期内,柏林无法摆脱'华为悖论',也就是说必须得向美国作出让步。中期而言,德国只有和欧洲各国合作才能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比如,在法国,华为设备只能用于偏远地区电信网络的外围架构,在巴黎地区绝对没有中国电信设备。英国的网络安全部门则能够非常仔细地检查华为设备,从而确信其风险可控。为什么英法德三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合作、交换信息,从而能够在面对中国威胁、美国担忧时形成共同立场呢?"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