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不少 荣誉更多—《明镜》周刊70年
从容、坚韧、自由 — 《明镜》周刊从一开始就陪伴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该杂志以警觉的目光和批评性立场观察历届政府。— 多数情况下,并不让它们称心。
实干家
记者鲁道尔夫·奥格斯坦(Rudolf Augstein)领导这一问世于1974年的杂志数十年。从职业上说,他不分敌友。只要应该揭露,就予以揭露,这是他作为记者的座右铭。他由此成为国家的政治道德哨兵。
随时准备出击
1962年,《明镜》登载了题为“有限防御能力”的报道,批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防政策。时任国防部长施特劳斯(Franz-Josef Strauß)因此对该杂志施加巨大压力。《明镜》顽强反抗。— 最后,施特劳斯不得不下台。
在压力下
丑闻延续数星期,该杂志身处高压环境之中。包括奥格斯坦本人在内,多名工作人员被逮捕,并受到“叛国”起诉。数周之后,检察院才同意解除它此前下达的不准进入编辑部的禁令。然则,《明镜》事件昭示了世人,自由媒体何其重要。
德国秋天
1977年,联邦德国经历了它历史上的最严重危机之一。左翼极端分子绑架了当时的雇主联合会主席施赖伊尔(Hans-Martin Schleyer)。数星期后,他们杀害了他。《明镜》直截了当将恐怖分子称为“杀手”。
权力气场
政治上,奥格斯坦接近自由民主党(FDP)。1972年,他甚至一度以该党议员身份进入联邦议院。此外,他与社民党(SPD)政治家、后来的联邦政府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保持着密切关系。两人相识于1948年。在定期信件往来中,两人互相交换观点。本图记录了两人在1972年联邦新闻界舞会上交谈的情景。
橙色革命
丹麦建筑师潘顿(Verner Panton)设计的《明镜》出版社的餐厅一时传为佳话。人们在这里会面、吃饭,顺便还能获得发掘新题材的灵感。从美学角度看,该餐厅在当时可谓极富革命性。它成为德国奋起走向高度现代化的见证。今天,餐厅陈列于博物馆。
批评与资本
数十年来,《明镜》成了德国最有名望、销售量最大的新闻刊物。在经济上,该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成功,— 从位于汉堡港城(Hafencity)的《明镜》周刊出版社的新大楼上便可见一斑。不过,同很多报纸和杂志一样,眼下,《明镜》也深受读者转向互联网之苦。
他人之恨
2002年11月,奥格斯坦逝世。编辑部继续着这位领导人的最重要遗产:记者的尖牙利齿。直至今天,《明镜》的调查采访都属于行业里最好的。这也表现在该杂志引来的对自己的咒骂。这些咒骂装饰着生日志庆这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