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威尔修道院
位于德国北威州赫克斯特尔的柯威尔修道院(Kloster Corvey)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名录,也成为德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名胜。
历史由来
早在公元822年,法国本笃修道士在威悉河畔建造了柯威尔修道院。公元836年,圣维特(St. Vitus)的遗物从巴黎送往科维。柯威尔修道院也由此成为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教徒朝圣之地。
整座城市随之形成
柯威尔修道院建成时期的石碑上的文字记载显示,在修道院周边曾经形成过一座完整的城市。这座城市在公元12世纪左右被摧毁。考古学家曾经做过试点发掘,得出结论:整座城市被埋在地下,是为数不多的得以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考古遗迹。
向西而建
加洛林教堂西侧的双塔教堂源自上世纪9世纪,至今保存完好,也是让柯威尔修道院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称号的主要“功臣”。这座建筑可谓历史最悠久的现存建筑之一。两个塔尖是公元16世纪补建上去的。
大厅
通往教堂内部的前厅由圆顶设计和梁柱结构著称,一方面作为承重根基,另一方面也是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的体现。加洛林王朝建筑是对9世纪卡尔大帝时期建筑风格的革新。
帝王宝殿
教堂上层的拱廊大厅是建筑的灵魂所在,这里曾是数位德国帝王登基典礼举行之处,在楼下举行弥撒时,等待登基的帝王在楼上可以总揽全局。柯威尔修道院当年是教会权力庞大的象征,也是德国北方重要的传教中心。
壁画残迹
如今破损的教堂壁画,只能让人想象当年的壁画创作是如何体现加洛林王朝文化的丰富和辉煌。自从卡尔大帝时期起,教堂建筑内的壁画作品,多为展现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等内容,以此记载和传播古文化。
巴洛克建筑风格
加洛林教堂在17世纪30年战争期间(1618-1648)遭到严重破坏,只有西侧部分还保留下来。1667年起,教堂得到翻修,不过是按照巴洛克建筑风格,而并非最初的哥特风格。只有教堂中厅的穹拱柱保留了哥特风格。
柯威尔城堡
柯威尔修道院的其他建筑在30年战争期间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1671年,修道院被选为巴洛克帝王的皇宫所在地并得到扩建。1794年,政教分离,修道院恢复成最初的宗教院所。1834年,冯拉蒂波尔公爵家族购下了科维修道院。该家族的后裔至今仍主要居住在柯威尔城堡内。
宝贵的图书收藏
在中世纪,柯威尔修道院拥有大量珍贵的手抄书籍。不过这些收藏都遭到破坏不复存在。如今,城堡内的图书室里还有约75000本藏书。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莱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德国诗人、国歌《德意志之歌》的作词者,曾是这里的图书管理员。他当年的工作室现在可供游客参观。
安息之处
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莱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人生的最后14年是在这里度过的,也被埋葬于此。
入选世界遗产
目前柯威尔城堡每年迎接约10万游客。随着柯威尔修道院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一定会有更多游客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