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华”们的竞争优势
2015年4月2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无论什么时候,在德国留学的"留德华"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毕业以后的去哪里工作。随着中德经济关系的高速发展,德国企业对具有中国背景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催生了一系列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企业招聘会。今年4月21日至22日在科隆举办的"中国人才日"(Chinese Talent Days)就是这样的一个招聘会。
在这样的招聘会上,即有像博世(Bosch)、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大众汽车、华为这样的大型国际性公司。也有许多来自德国和中国的中型企业。它们所看重的,是中国留德学生们特有的竞争优势。
"留德华"们的竞争实力
博世(Bosch)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晓虹向德国之声表示,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做出决策方面的专业技能更加系统,更加深入。从"硬实力"来说,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水平虽然有很大的提升,但中国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上还停留在教授指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层面。甚至教授已经告诉学生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己只要去证实就可以。但国外教育体制培养的学生本身就需要自己去寻找问题。李晓虹指出,国外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像博世这样的国际型企业更加需要的。
而在"软实力"方面,李晓虹认为,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对他国文化有了解,在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所组成的团队里,他们更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禁忌话题。对不同文化的分界线非常敏感。
在与企业和前来应聘的学生们谈到"留德华"竞争优势时,"文化"、"语言"和"视野"是最经常出现的三个关键词。
为中国电信设备生产商华为的"全球解决方案精英团队"招兵买马的人事部负责人沈寅认为,"留德华"们的优势在于,他们不仅有中国的文化背景,也有欧洲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这对于华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华为始终是一个中国公司,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影响力所需要的时间终归会比较长,不可能一步就进入本土企业的状态。所以,华为需要一批留学生来帮助公司来做好过渡期。因为他们了解中西方两地的文化差距,熟悉德国当地的风土人情,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卡塞尔(Stefan Cassel)所代表的德国老牌重工企业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目前正处于关键性的转型过程,需要有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的员工帮助公司完成转型。卡塞尔的目的是,寻找那些愿意留在德国,对技术感兴趣,愿意参与规划设计的中国留学生。他认为,一位中国学生,愿意来德国留学深造,这本身就已经反应出了他在思想上的开放性和机动性。像蒂森克虏伯这样立足国际市场的大型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这样的素质。
在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学习市场营销和管理的圆悦认为,"留德华"们关键性的竞争优势在于视野。以及对自己人生长期规划的可能性。她说,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虽然经常羡慕国内的同学事业上升速度很快,努力的目标很明确。但在圆悦看来,国内的大环境整体上来说非常"浮躁",许多人追求的是迅速的成长,在巨大生活压力的驱使下像"陀螺"一样运转。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目标。而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则相对的有更多的时间仔细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确定未来的走向。
"留德华"们的态度转变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晓虹看到,"留德华"们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态度上的根本转变。她指出,以前,许多学生都希望以外派员工的身份去中国。现在的毕业生都不再有这样的期望。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外派员工,而是在中国的发展机会如何。李晓虹强调,像博世这样的国际性公司缺少的不是具有本土意识或中国背景的技术人才,缺少的是理解本土市场,并且能够胜任国际性,全球性职位的"Glocal"(全球地方化)型人才。
随着在德国毕业的中国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不断扩大。这样的招聘会上竞争气氛也越来越浓。在德国企业竞相争取优秀人才的同时,前来应聘的1800多名"留德华"们也在大型企业的展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在慕尼黑学习电气自动化的张未没有选择加入像博世,大众汽车这样的大公司展台前的"长龙"。她认为,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通过网上递交申请材料也能够引起大公司的注意。如果不够优秀,在这样的招聘会上与大公司面谈也不会加分,因为大型公司要面对的是众多竞聘者。而在中小型企业的展台上,被派过来参展的部门主管可能本身就有决定人事安排的权利,也会更加愿意多花时间了解每一位应聘者。可以进行更具深度的交流。所以现在张未更愿意关注中小型企业。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在这种"巨头"级公司密集的招聘会上,也有像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不为众人所知的中国企业。在谈起吸引人才的优势时,该公司的人事经理吴奇君自信的表示,大型企业的内部分工非常精细,一位中国员工在那里可能要做很长时间的"螺丝钉",而在像均胜电子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中,员工可以获得很多培训和在职业发展方面的上升机会。此外,由于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传统大牌企业要高出许多。在薪酬方面,吴奇君指出,中国本土公司也是"有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