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总统斡旋 瓦格纳军团停止进军莫斯科
2023年6月2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称,卢卡申科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同意下与普里戈津进行了交谈,以达成一项协议,停止瓦格纳的雇佣军在俄罗斯各地的活动。
白俄罗斯方面表示,正在就一项保证瓦格纳战士安全的协议进行讨论。
卢卡申科的官方电报频道发布了这一消息。
普里戈津很快证实了这一协议,他说:“我们正在命令部队掉头,返回野战营地。”
他说他理解这一时刻的重要性,并且不想“让俄罗斯流血”。
普里戈津没有透露克里姆林宫是否回应了他罢黜国防部长绍伊古的要求。
克里姆林宫没有立即就此发表评论,但这份协议可能会化解一场原本似乎正在迅速升级的危机。
此前,普里戈津的部队向莫斯科方向派遣了一支装甲车队,显然试图发动针对俄罗斯军方的叛乱行动。克里姆林宫随后呼吁普里戈津的部队投降。
据普里戈津自称,他的部队曾距离首都莫斯科仅 200 公里。
事变经过
当地时间24日早晨,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短片表示,雇佣兵团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南部城市罗斯托夫,并且控制了包括机场、南部军区总部在内的军事设施。普里戈津同时强调,该军用机场的战机依然"照常起飞"参与对乌克兰的进攻,并呼吁俄罗斯民众"不要轻信官方电视台的报道"。
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的亲信,普里戈津还在短片中爆料称,俄军现在已经丧失了大片土地、正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撤退,阵亡士兵人数比领导层收到的报告数字高3到4倍。
俄罗斯官方媒体以及众多社交媒体网民发布的画面显示,罗斯托夫市政府建筑周边出现了许多武装人员,装甲车辆也在市区开行。不过这些武装人员的身份难以从画面中识别。
普京演讲:不让1917重演
中午时分,普京发表电视讲话,称"组织和准备军事叛乱、拿起武器反对战友的人背叛了俄罗斯"。普京表示,叛乱者会为此付出代价。"我敦促那些被卷入这一犯罪行为的人不要犯下致命的、悲惨的错误,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停止参与犯罪行为。"普京在讲话中还说,"1917年,俄罗斯曾遭受了这样的打击,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胜利却被夺走了。阴谋和争吵导致了最大的动荡,军亡国亡,大片领土丧失。结果,酿成了内战的悲剧。各种政治冒险家和外国势力令俄罗斯人自相残杀,他们为了谋取私利撕裂了国家。我们不会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普京披露,俄罗斯武装部队和其他政府机构已收到必要的命令,"莫斯科、莫斯科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正在采取额外的反恐措施,我们还将采取果断行动稳定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局势。"
矛盾由来已久
此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指控普里戈津试图"挑起内战",并要求瓦格纳佣兵团的士兵将其拘押。但是普里戈津则回应说,2.5万士兵已经准备好为俄罗斯人民赴死。
当天的早些时候,普里戈津还宣称其部队击落了一架俄军直升机,并扬言要摧毁一切阻碍。
此次事件始于6月23日。当天,普里戈津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国防部对瓦格纳佣兵团的后方营地发动了导弹袭击,"瓦格纳"准备对此做出回应。不过,普里戈津只把矛头对准了国防部长绍伊古以及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暂时并没有针对普京本人。他说,"这不是军事政变,而是正义的进军。"
不过俄罗斯国防部否认了袭击瓦格纳营地的说法,并强调俄军一直在前线上忙于和乌军作战。
俄乌战争去年爆发以来,瓦格纳佣兵团一直活跃在前线,在巴赫穆特包围战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个月,普里戈津与俄军高层爆发了激烈争吵,认为国防部在巴赫穆特战役期间没有提供足够弹药补给,且国防部长与总参谋长应该为瓦格纳佣兵团士兵的大量伤亡负责。
泽连斯基:俄罗斯全面虚弱
6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瓦格纳佣兵团反叛事件发表评论称:"俄罗斯的疲弱很明显。全面的疲弱。……俄罗斯在我们国土上部署其军队和佣兵的时间越长,它以后的混乱、痛苦和问题就会越多。同样明显的是,乌克兰能够保护欧洲免受俄罗斯邪恶和混乱的蔓延。"
他在当地时间周六(6月24日)夜间发表的视频讲话中说:“世界可以看到,俄罗斯的统治者什么也控制不了。这毫无意义。简直就是一片混乱。”
泽连斯基补充道:“一天之内,他们失去了数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并向所有俄罗斯土匪、雇佣兵、寡头和其他所有人展示了用武器占领俄罗斯城市,以及可能包括军火库在内是多么容易。”
他说,普京“显然非常害怕”,很可能“躲在某个地方”,而且“已经不在莫斯科”。
泽连斯基警告称,俄罗斯的下一轮混乱将“更加危险”。
德国政府则表示,正密切关注俄罗斯发生的事件。法国方面也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密切关注俄罗斯局势。此外,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Duda)也在推特发文,称正在关注俄局势:"关于俄罗斯的局势,今天上午我们与总理、国防部以及盟友进行了磋商,我们对东部边界之外的事态发展进行着持续监控。"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披露,拜登总统已听取有关俄罗斯国内局势发展情况的简报,美方"正在关注局势,并会就这些事态发展与盟友和伙伴进行磋商"。
(路透社、德新社等)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