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舍尔去的地方叫华盛顿
2002年10月31日卡诺萨是忏悔的代名词。中世纪时(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希四世通过在卡诺萨城堡的负荆行,获得了罗马教皇的谅解。
行前,他强调说,德国跟美国仍是盟友。在美国国务院作客近45分钟后,他表示,会谈是在友好和信任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伊拉克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分歧。
他说:“我再次阐明了我们的立场。我还清楚地表示,目前已经存在一份联合国安理会的共同决议,这是给伊拉克政权最有效的一个信号,安理会的所有重要决议都务必得到贯彻执行。同时,我也表达了德国对美国军事攻打伊拉克的怀疑。朋友和盟友之间不应该忌讳谈论分歧。”
据人们背后议论,鲍威尔和菲舍尔私交甚密。鲍威尔对迅速消除两国之间的分歧表现出了充足的信心。鲍威尔不愿使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白宫安全事务顾问赖斯所使用过的,德美关系受“毒害”一词。
他表示,德国和美国是朋友和盟国,有时也会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他和菲舍尔都不想否认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音。但朋友之间总可以找到消除分歧的途径。
具体受到损害的似乎主要是德国总理施罗德和美国总统布什之间的私人关系。布什在施罗德再次当选后没有向他表示祝贺。与基民盟政治家福尔克尔.吕厄相比,菲舍尔既没有收到副总统切尼,也没有收到白宫安全事务顾问赖斯的会谈邀请。尽管如此,鲍威尔和菲舍尔却同时宣布,布什总统和施罗德总理将于11月见面。
菲舍尔说:“我们的会谈是开诚布公的。也谈到了即将在布拉格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所有会员国的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首脑将在本次会议上碰面。其中包括施罗德总理和布什总统。我认为,这对于消除目前存在的障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美国观察家们却透过所有积极姿态的表象察觉到德美危机的严重性。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周三发表的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说,德国大选中出现的争执令人回忆起以往的德国外交政策。
红绿联合政府领导下的德国从单边的民族利益出发,在处理伊拉克问题上对战后秩序的两大支柱-跨大西洋联盟和欧洲统一体表示怀疑。施罗德和菲舍尔领导下的德国所奉行外交路线使人回想起了威廉时代的德国特立独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