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科隆最著名狂欢节组织“红火仪队”
2008年2月2日狂欢节庆祝会的舞台上,一百多位身穿红、白色古装军服的男士们,手上挥舞着木造的模型步枪,兴高采烈地跳着舞。爆满的大厅里,人声鼎沸。大伙儿起劲儿地冲着舞台大声吆喝。“红火仪队”是科隆九个狂欢节传统表演仪队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他们简单而有点儿凌乱的舞步,看起来非常滑稽。这是故意的,是嘲讽军人仪队正经八百、一丝不苟练兵操的意思。仪队成员背对背蹭屁股的一段儿,是舞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红火仪队”于1823年组成,用代表科隆市颜色的红白两色作为制服颜色,隐喻直到18世纪末叶,多半在喝得半醉情况下值勤的古代科隆士兵。“红火仪队”的科研人员莱菲尔德指出:“狂欢节协会与一般非组织性狂欢节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协会组织在享受狂欢节乐趣的同时,还要向人们传播科隆的民俗、传统、方言,以及科隆城的历史。”
对科隆人来说,加入“红火仪队”是一项殊荣,只有年满18岁的男性才具备申请资格。科隆所有狂欢节仪队都是由纯男性组成,如果哪个协会的仪队里出现女性舞者,都是暂时外借来的。协会组织的另一个重要传统是,除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外,还注重社会平等。莱菲尔德表示:“‘红火仪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成员之间一律平等,大伙儿平时的身份、阶级,在这儿都不算数了。协会给每人取一个别名,彼此不再称呼对方正式的名字。没人计较别人的贫富、老少或胖瘦,‘宽容’是团队和谐的基础。”
虽然轻物质、重情义的伙伴关系很重要,但没钱还是办不了事,订做一套制服就要花2000欧元,年费是350欧元,外加餐饮费和花车游行时抛洒的糖果等材料费,加起来价值不菲。协会成员可以视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花多少钱。
科隆的狂欢节协会组织,从不愁后继无人。在科隆,加入一个狂欢节的协会组织有如加官晋爵,荣耀无比。但想要加入“红火仪队”可是不简单,因为他们一年只吸收八名新成员。申请入会者必须先作两年的实习生,考验他是否适合协会的需要,以及能否适应协会的团队生活。
今年1月初,科隆所有狂欢节协会就都进入持续紧张、忙碌的状态。首先是室内插科打浑的“说笑座谈狂欢节”展开活动。
“红火仪队”每天节目都排得滴水不漏。最忙时,一天得赶六场表演,每场30分钟。如果没有钢铁一般的纪律,这种压力是顶不下来的。但对仪队成员来说,出场表演既是工作,也是享乐。
“玫瑰星期一花车大游行”时,节迷们的狂热情绪到达顶点。250名“红火仪队”成员和协会的3辆花车,随着狂欢节王子以及其它协会组成的花车大队,游行科隆市区,向街道两旁的百万狂欢节迷及观光客抛洒糖果、鲜花等物品。
隐藏在圆满达成狂欢节组织任务之后的,是参与者无私的奉献。工作虽然耗时费力,但“红火仪队”每位成员都全心投入。“红火仪队”协会主席萨里说:“从工作中我们感受到真实的生命。“红火大家庭”是我们常聊起的话题,虽然这里清一色都是男性,但它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我们的家。”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