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论坛
2012年3月13日联合国第六届世界水论坛于3月12日在马赛开幕。至17日,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代表团将出席此次活动。世界水论坛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水事活动,每3年举办一次,由世界水理事会发起,与会者囊括了科学家、自来水集团代表以及各组织的代表。世界水资源协会副主席,巴西人布拉加(Benedito Braga)担任这次世界水论坛委员会的主席,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谈到了全球水资源基金的设想。
德国之声:这次水论坛的主题是什么?
布拉加:今年的论坛重点是要找出可以解决水问题的方案。我们的口号是:治水兴水、时不我待,根据水资源问题的紧迫性共有12个主题,我认为,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人权问题。我们还将在论坛上讨论和水灾、旱灾有关的问题。潜在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更加频繁的出现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这些灾害可能也会变得更严重。另外,我要强调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流经多个国家河流的水安全问题。另外,如果要实现这些目标,融资机制的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之声:什么原因导致了过去几年的安全水资源短缺现象?
布拉加:总的来说在过去10年里,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有所好转。但是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还是缺少水资源。而在卫生方面,我们还远离联合国设定的千年目标。目标中,到2015年,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的比例将减少一半。可是,如今我们还有近20亿人没有基本卫生设施的保障,有8亿至9亿人的生活没有饮用水。基本卫生设施的改善是饮用水源安全的保证。政府机构在保证饮用水之前都会理所当然的先改善卫生设施系统。不过卫生设施系统造价高,在一些财政困难的国家,政府必须做出选择。
德国之声:这个论坛中会不会讨论,政府机关是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的问题?
布拉加:会议期间会有来自政治、技术、科学领域的代表,对决策者来说,这当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但这并不是举办论坛的目的,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我们是给工程师、技术人员与政客之间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情况:政府有一些设想,可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或者还有这种情况:虽然理论上有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因为环保或某些社会原因不能实施。我们这个论坛汇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家共同探讨话题,提供有创意的新概念。
德国之声:目前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令人担忧到什么程度了呢?
布拉加:这次论坛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城市环境的变化。我们对世界上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深感担忧。在拉丁美洲有8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区域。与之相似的发展趋势还有亚洲,到2050年,将有50%的亚洲人生活在城市,如今的数字是30%。这种发展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很多洪水灾区的出现就是因为住宅区的地理位置正在脆弱地区。比如圣保罗都市区:位于铁特河岸线的彼海洛斯区(Pinheiros)和阿坎杜瓦区(Aricanduva)生活密度高,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如果有突发的自然灾害,后果会很严重。而孟加拉国、孟买市和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以及新兴国家如印度或者巴西都有这个问题。在圣保罗河流沿岸有一个巨大的群体生活在贫民窟,当地政府虽然正致力迁移那里的人群。可是这并不容易,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引起的洪水这样一个背景下,在未来,城市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德国之声:在这些情况下,是否缺乏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
布拉加:目前初步有个一些富有的国家建立全球水资源基金的设想。在富裕国家的公司可以利用这笔资金,给贫穷的国家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双赢的概念:因为投标成功,捐助国的这些公司将会赚取理,而贫穷国家也将受益,因为他们在参与建设中学到技术。通过这个举措可以激活如今一些经济并不景气的这些富裕国家,而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此提高。如今,援助项目还是是一个单行线:捐助国家只提供资金,可是完全失去了此项资金在受援国的使用权。因此,这种方式很值得商榷。一些欧洲的富裕国家,美国或者日本,目前都面临着财务问题,这使得这种单方面的发展援助模式目前更是步履艰辛。比如西班牙,已经决定削减数十亿欧元的援助发展预算资金。所以像这样的全球水资源基金也许是一个新的模式,既促进富裕国家工业,同时又帮助贫穷国家,而不是一味的削减国际援助来面对问题。这次论坛上将首次就全球水资源基金进行。
采访记者: Mariana Santos 翻译:文木
责编: 邱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