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并非创新唯一标准
2014年10月2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奥地利《信使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将成为创新驱动器"的文章,指出欧洲企业的研发力度正在减小,中国企业正趁机全力赶超。该报写道:
"中国需要支付高价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已经决心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自此之后,中国各界已经为提升创新能力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这一全国性的战略,已经在国际创新排名中有所显现。过去十年间,中国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了25倍。"
文章指出,某些行业中,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创新驱动器。"而且,中国还关注将来的创新能力。现在,中国大约有150万研发人员,全国共有750所大学在输送人才。此外,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也会让这个国家今后受益匪浅,他们会把所学到的新技术带回中国。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对研发的投入从740亿欧元增长到1530亿欧元,研发投入已经达到GDP的2.5%,很快就会超过西方国家的水平。"
但是,该报同时也引述分析人士的话指出,对于创新能力而言,金钱投入并非唯一的标准;欧美企业研发投入相对减小的原因之一便是其研发效率日益提高。文章举例说,苹果公司当然是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但其研发投入排名却并不靠前。目前,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企业是德国大众,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三星以及来自美国的英特尔。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关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该报以"中国将重开丝绸之路"为题写道:
"载运香料、油脂、丝绸的骆驼商队曾经是中国和地中海国家间的纽带,这条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商道曾经存在过上千年。斗转星移,这条重要商路也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而衰落,欧洲殖民者后来是通过海路前往中国的。现在,中国想要重开丝绸之路,而且:既包括陆路,也包括水路。"
"就在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巡回出访南亚地区的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伊朗。中国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说明中国想掌控这条传统商路沿线的贸易。"
"北京的新丝绸之路设想包括穿过中亚地区的陆路以及穿过南海、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的海路。后者现在已经是最繁忙的国际贸易路线之一,但该航路沿线的贸易口岸却不在中国掌控之下,所以北京现在想要建立自己的基地。"
该报列举了中国投资科伦坡港、仰光港等事例,然后进一步指出,"在跨国铁路运输上,北京也在投入大量资金。传统的海路运输需要4到6星期,而通过铁路,中欧间的货物运输只需要14天左右。"
文章最后指出,"尽管中亚国家的专制政权通常欢迎北京的(投资)举措,但在当地民众中间,中国人并不受欢迎。他们对那些举止粗鲁的中国商人充满怨气。可以说,中国在中亚地区面临'缅甸综合症':当年缅甸军政府只手遮天时,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很受欢迎;而当缅甸政治解冻之后,民众对中国的抵触情绪日益增加。"
[摘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