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看愤怒的巴黎
2006年2月26日在巴黎市郊克利希苏布瓦宽敞的体育场上,8个小伙子在踢足球,小伙子们一律是黑皮肤。体育场地被涂了焦油,但是沥青地上一再出现新坑,球门网也破烂不堪。
在足球场旁矗立着四座高层建筑。每座都有30层。高楼窗户外挂着晒洗的衣服。大楼的门口堆满了垃圾。去年11月初,法国青少年的骚乱浪潮就在这里引发,它是克利希的一个问题颇多的地区,位于巴黎市郊以东15公里处。事发时,三名青少年试图逃离警察的拘捕,其中两人逃入变电器房中,被电击死。两个小伙子一个是布纳,一个叫齐德。于是变电器房的墙上出现了巨幅涂鸦,上面写着,布纳,我们绝不会忘了你。
但是,从那时至今,法国政府都付出了哪些努力呢?伊莎贝拉-拉博德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在克利希苏布瓦出生。她说;“事态很快就平息了下来,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人们的心中却依旧充满了愤怒,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我担心,三个月前的那一幕会再度重演。尽管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导火索,但是,那样的事情肯定会再度发生,实在是太悲惨了。”
担心大规模暴力事件再度发生的并不只是伊莎贝拉一人。86%的法国公民都有这样的惧怕心理,他们担心这场危机无法得到真正地解决。法国“巴黎人报“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就证实了这一点。
帕特-让是克利希苏布瓦的一名天主教牧师。去年11月发生的那一幕以及法国政府的许诺令他记忆犹新。当时,法国政府曾保证说将为该地区的城市修建提供更多的资金,尤其要为当地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师力量。然而,3个月后的今天,一切都一如既往。
他说:“政府没有兑现当时的承诺,当时的许诺早就被他们抛之脑后。但是人们又能怎么办呢。年轻移民的失业率高达53%。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怎么能够保持智利,听天由命?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这里的青少年没有就业机会,前景渺茫,所以什么蠢笨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萨米尔-米希是一位社会救济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克利希青少年的体育运动,他办公的地方就在运动场边高层建筑旁。他说:“不少楼房里根本就没有信箱。我无法为我的体育课做宣传。交了这样高的房租,至少要有个自己的信箱吧。”
在去年11月的骚乱之后,这位体育教师与朋友们一道成立了一个名为“禁止放火”的协会,旨在有组织地寻求解决当地危机的途径,引起政界的关注。
A. Ulrich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