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微博又回来了
2017年5月21日德国之声: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5年前援引上海交通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的结果,中国网民比西方网民更幸福。你怎么评价这种说法?
Duvall:我不认为他们比西方网民更幸福,几年前没有,现在也不是。研究报告发布的时候,正值微博当红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强大的竞争对手微信。当然,现在微博又回归了。微博以及官方审查机构都有自己的过滤系统,因此批判性的字眼都被过滤掉了,所以那两所大学的调查发现,相比Twitter用户,微博用户更少发布有关政治的博文。从博文的发布来看,中国网民好像更关心时尚、电影、美妆、美食等话题。不是说他们不会讨论有争议的话题,只是比例相对较小。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到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不太喜欢批评陌生人,传统来说,人们比较含蓄,但是这一点现在也在改变。
德国之声:您说微博又回归了。得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
Duvall: 这个很有意思。几年前人们认为受到微信的竞争,微博用户的活跃度在迅速下降,活跃用户也在减少,这是事实。不过,无论从我们获取的新浪微博的内部数据--我们和新浪微博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还是我们社交媒体分析员的独立发现,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在过去的两年中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我们的社交媒体分析员发现了三个要点:一点是,微博可以更强地促成陌生用户之间的联系,微博发布的覆盖率依旧是最广的。二是,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年轻,他们似乎更愿意与陌生人交流,并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是,微博自身在不断进化,与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深度合作,例如一直播。去年化妆品牌美宝莲通过直播营销获得大卖。我想,微博管理团队可能做出了一些改变,重视直播就是其中一项。目前,直播在中国可以吸引很多用户。
德国之声: 那么西方公司或机构在使用中国社交媒体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Duvall:我认为有两大挑战。首先,中国的社交媒体是十分碎片化的,非常多元。西方公司主要习惯用几个他们熟知的平台:Instagram、Twitter和Facebook。如果是非常知名的大公司,例如在微博上开账号,发布消息,就会吸引不少粉丝,但是涉及到和粉丝的互动就另当别论了。西方公司使用中国的社交媒体富有挑战性。把刚才提到的国际社交媒体上的内容照搬到中国社交媒体上来,这样是行不通的。中国人多地大,各个地区还有自己的社群和平台,发布有针对性的内容十分重要。另外,中国社交媒体的发展速度要比西方快得多,变化极其迅速。
德国之声: 既然中国社交媒体如此多样和变化多端,那你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进行分析和研究呢?
Duvall:我想,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事。但是我们有专业的社交媒体洞察专家和特殊的软件分析数据。我们每天都在更新海量的数据源source list,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社群网址和APP被发现。我们有一个由45人组成的团队。分析这样复杂的社交媒体市场,相应的人力和技术都不可或缺。而且我们的公司在上海,众多开发者和初创企业聚集在这里,资讯快捷准确,有很强的本土优势。
德国之声: 能否跟我们透露了一下你们观察到的中国社交媒体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
Duvall:确实有一些重要的、很多人没有觉察到的流行趋势,因为他们现在专注于直播、图片丰富的信息、人工智能和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的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部分平台专注于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点播服务。一些公司例如腾讯在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实力。腾讯已开放了标志人工智能进步的"人脸识别"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继续进行对聊天机器人(Chatbot)的开放。聊天机器人可以回答用户问题,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内容,获得所需的帮助,甚至安排服务。以后的付费广告会更加昂贵。中国互联网三强(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它们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也很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发展是令人期待和兴奋的。
采访对象简介:美国人 Benjamin Duvall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生活与工作。目前负责跨国社交媒体研究分析公司Linkfluence的亚洲区业务。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