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潜力巨大
2013年5月18日德国之声:在德国的许多小镇,正在致力于实现一个并不容易的梦想:100%依靠可再生能源供电。您认为这个目标现实么?
格森格(Stefan Gsänger):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部分小镇实现了这个目标了。而且,不仅仅是在德国、丹麦等富裕的发达国家,也同样包括发展中国家。这些城镇,依靠生物质发电,沼气回收,太阳能电池,小型风机,已经实现了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
但是,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城镇规模都不大。对于中国、美国这样巨大无比的经济体,又能在多大规模上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呢?困难会有多大?
从理论上来说,这同样也是能够实现的。一个小镇实现了目标,那相邻的小镇也一样能行;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现在,已经有国家走在了很前面。比如冰岛,这个国家85%的能源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在丹麦,风电发电量也占到了全国发电总量的30%,许多小镇也实现了100%清洁电力。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困难主要在于能源产业中,已经有许多燃煤电厂、核电厂。如果突然要关停这些电厂,就会造成大量员工失业,市场投资者也会蒙受巨大损失。单纯从技术上而言,全球范围内实现100%清洁电力已经具备可行性。
但是在技术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中国北方的大型风电场的电力如何输送至南方的大型产业区,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需要在辽阔的国土上大规模扩建数千公里的输电线路。德国的风电现在也面临相似的电网扩容问题。
中国政府其实是有意将发电区域与用电区域分开的,也就是产业战略分工。甘肃的风电场离上海有数千公里之遥。当然,现在也有所转变,中国现在也开始寻求分散式供电,让风电场更靠近用户。这一切其实主要取决于政治意愿。
德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从一开始,德国的供电模式就是比较分散的,风电场、太阳能发电装置遍布全国,当然在北边靠海的地方风电机会比较多一点。为了接纳更多的可再生电力,电网当然是需要升级改造的,但也不像许多学者宣传的那样需要大规模扩建。我认为,如果在扩大风电、太阳能供电时,能够分散一些、而非集中在某一地区的话,电网的扩建需求不会非常大。
也就是说,除了在德国北方新建风电场,也应该在南方扩大风电供应。但是南方的产业区、居住区已经非常稠密,有足够的地方来修建风电场么?
德国北方难道不住人么?汉堡、柏林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很大,但在柏林周边地区,风力发电的比重相当高,它们可以为柏林供电。在南方也是一样道理,城市周边的风电场为城市供电。
在许多研究中都提到,如果德国2%的国土面积用来修建风电场,就能够满足全国的用电需求。那么中国又需要多少土地来修建风电场呢?
首先,中国的人均用电量比德国要低许多;其次,中国的人口密度其实也比德国小(记者注:中国每平方千米居住约135人,德国的人口密度则约为230人/平方千米)。
但是,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大片国土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宜人类居住。
不适宜人类居住不代表不适宜修建风机。比如,在甘肃省,有些风机几乎就是在戈壁荒漠里。那里的风力条件相当不错,也不会出现和其他产业争地的情况。而且,风机的占地其实并不大。所以,我认为,中国有许多无法用于工农业开发的土地,可用来发展清洁电力。在这点上,中国风电的潜力比德国更大。
要实现100%可再生电力,只依靠风电显然是不行的。至少我们还需要蓄能电站进行调节。您认为,中国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从长期来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必须要修建蓄能电站。中国现在已经有许多水电站,这是一个优势。风电富余时,电力存储到水电站;供电紧张时,水电站可以开闸放水发电。两者相辅相成,而且水电站的启动速度非常快,能够灵活适应电网的供求变化。另外,中国的新型电池技术也是居于领先地位的,这也能运用到蓄能电站中去。
当然,可再生能源发电,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通过蓄能电站来进行调节。其实,供电需求大小也是能进行调节的。德国已经在着手推广一些措施,比如大型冷库,电网负荷较小时,加大制冷功率,把温度降得更低一些;反之在电网负荷大时,减小甚至关闭制冷功能,冷库温度也能维持好几天时间。德国的这类经验,当然也可以推广到中国等其他国家去。
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从传统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成本会上升多少?
首先我们要明确:能源总是有成本的,修建发电设施需要很多钱。现在很多煤电厂运行成本低廉,主要还是固定资产多年折旧的缘故。如果只比较新建电站的话,如今的风电已经比燃煤发电更便宜了。
这还仅仅是经济账。如果考虑环境因素,风电就更具优势了。中国就是典型例子,大量燃煤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空气污染;许多人都会因此愿意多付一些钱,换取更好的空气质量。
至于核电,它本身经济成本就已经不低了。再考虑到环境风险-比如福岛核电站这样的大事故,就更加划不来了。
我们今天做风电、太阳能转型,还有一个隐藏的优势,即今后数十年的能源价格能够相对更为稳定,不再会受石油、煤炭等有限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这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者而言,也是利好因素。
从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要比传统能源发电合算许多。目前新建的风电、太阳能设施,折旧期限通常都是15~20年;完成折旧后,这些设施依然是有不小的发电能力的,届时的发电成本就会非常低。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今天大规模投资可再生能源,20年后的能源价格就会大大降低;而那些现在大举投资新建核电的国家,多年后会面临高得多的能源成本。
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您理想中的能源结构是怎样的?风电将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
风电显然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长期来看,风电几乎就是最便宜的能源形式;太阳能电池则非常适合分布式发电,每栋建筑屋顶都能安装;水电、生物质能发电也会扮演重要角色。具体的能源构成,则还是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格森格先生,谢谢您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
采编:文山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