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究竟能不能自主创新?
2013年2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汉高集团是德国的日用化学品巨头,该跨国企业八成的雇员都在海外,其中中国当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和生产基地。该集团总裁罗思德(Kasper Rorsted)据说一年中平均有160天都在出差,忙于会见世界各地的客户,以及看望各个生产基地的员工。这位2008年开始执掌汉高集团的丹麦经理人日前接受了德国《商报》(Handelsblatt)的独家采访,其中自然也提到了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活力,包括中国:
"我希望能够理解各国市场的差异所在。在亚洲新兴国家,人们是那么的努力追求发展和改变,这是令人赞叹的,而相比较之下,欧洲人就总是着眼于怎样维护现有的财富。"
善于倾听不同文化的声音
《商报》记者追问道,也有人说,这样的所谓活力其实是来源于亚洲(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那里的人们总是习惯于接受具体的指令而不善于创新。比如有不少德国企业家就抱怨,他们的中国雇员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工作。对此,罗思德表示:
"有些国家的雇员可能的确是没有那么喜欢讲话,让我们感到不太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想法。……在自主创新方面,我不认为有太大的差距。我们也不应该过于骄傲自满。了解其他的文化并且小心谨慎地对待差异,这是很重要的。有一句英语谚语说的好:如果你自己总是滔滔不绝,当然就很难倾听(lt's very difficult to listen if you're speaking all the time)。"
随后,罗思德谈到了让集团各国员工有机会来德国总部积累经验、或者去其他国家了解市场状况是多么重要。因为作为日化产品制造商,汉高一直为不同的市场专门研发和供应不同的产品,不可能像苹果公司那样,一款iPhone手机可以卖到全世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汉高产品,就是在中国制造的。罗思德承认,汉高退出中国洗衣粉市场也是不得已:
"我们已经15年没有从洗衣粉领域盈利了。中国洗化品市场的竞争极其激烈,我们必须将精力集中在优势上。我们在中国一共有4万7千名员工,以这样的规模是不可能所有市场领域面面俱到的。我们在中国的粘胶制品和化妆品市场非常成功,但是洗衣粉领域不是我们的强项。"
"火焰中的抗议"
接连密集发生的藏人自焚事件也是德语媒体本周关注的议题。《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发表报道评论道,虽然人们并不熟知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举动却具有象征性的重要意义。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一共发生了超过80人次的自焚事件,频率大大上升。由于中国政府数年来一直禁止外国记者和外交人员进入藏区,很难得到有关那里情况的独立报道。
而生活在北京的藏人作家维色(Woeser)则是少数能够提供藏区情况的人之一。她对记者描述了自己去年在西藏逗留三个月的经历感受:"拉萨就像一座监狱。……城里到处都是士兵和武警。"在某些地区,藏人不能自由行动,而是需要通行证。藏人受歧视的感觉剧增。46岁的维色表示:
"政府想要用高压手段来解决问题,但是自焚事件表明,他们达到的恰恰是相反的效果。"
摘编:雨涵
责编:谢菲
摘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