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界“亮相”德国
2012年4月23日(德国之声中问网),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为中国工业界显示实力的一个舞台,这不但是指500多家参展商的数量,更是其中包括的一些“实力派选手”。据记者得悉,本次参展的一些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以前从未参加过汉诺威工博会,因为这些企业的主要市场面对本土,而最近两年在海外的拓展也主要集中的亚非等第三国家。因此类似登上汉诺威工博会这样的“国际大舞台”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现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效果。但是,这次中国成为主宾国,当然眼光不放在目前的商机,更多看重的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形象。因此中国工信部力邀几家在工业领域颇具实力的企业来德国,颇有展示“王牌”的味道。
中国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6号馆中,几家中国电力系统的国企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包括白云电气以及中电装备许继集团。许继集团的展位上竖立着一台巨大的机器,外形颇像自动洗车机,但其实是用来给电动大客车换电池的自动机械设备。许继集团市场部主任刘世立对德国之声表示,类似设备已经在中国青岛投入使用,此外在南京和北京的充电站也正在建设中,在其他国家还没有相应的实际应用。他表示,德国也有相应技术,但区别就在于未能投入使用。相同情况也发生在特高压电网的相关技术方面,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的研发工作早就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无法进入到应用层面,而中国由于地理原因,从西北部能源丰富地区向东部输送电能的需求特别大,因此从德国伙伴方购买相应技术后很快便投入建设,现在中国的特高压电网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级。刘世立坦陈,在合作初始阶段,中方主要着眼技术,利润的大部分归德国公司所有,但随着技术转让和“第二次技术创新”,这一局面也慢慢出现了转变。
许多德国公司都面临西门子一样的困境,技术先进但在本国市场短时间内没有应用空间。而与中方合作,技术转让又不可避免。面对这样的难题,一家名为“菲尼克斯”(Phoenix Contact)的德国家族企业“另辟蹊径”。该企业的强项是“电气接口技术体系”,是该行业的世界市场主导者。18年前,菲尼克斯便在中国南京设厂,当时员工仅20余人,而现在菲尼克斯的中国员工数量达到1500,其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仅次于德国本土,占据集团年销售额的10%。菲尼克斯中国部顾建党对德国之声记者表示,德国企业要进入中国市场,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等。菲尼克斯在最初阶段也遇到过被假冒侵权的问题,但要想解决矛盾,“站在门外”是没有用的,必须先进入这个市场,在中国打造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然后才能更好地“维权”。
此外,菲尼克斯的另一个特点是,虽然是德资公司,但管理团队却完全实现本土化。公司德国总部发言人约瑟夫斯女士(Angela Josephs)对此自豪不已,她认为正是这种高度信任造就了菲尼克斯中国的成功。
类似菲尼克斯这样的成功德资企业在中国还有不少,为了吸引包括德企在内的外资企业到本地投资,中国各地方政府也展开了激烈竞争。青岛正在规划中的环保型工业园区“中德生态园”这次也参加汉诺威工博会,就是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该项目副主任沈雷对记者表示,园区为了吸引高端制造业的德企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厂商设厂的用地价格甚至低于土地开发的价格,换句话说是“赔钱招商”。虽然目前有20多家德国企业已经表达的初步投资意向,但沈雷依然觉得德企有时过于“瞻前顾后”,可能会错失一些投资良机。此外中方认为德国政府层面做出的努力尚嫌不够,此外,沈雷颇有微词的表示,“中德生态园”虽然冠名“中德”,但资金人力等均由中方承担,德国几乎没有任何投入,只是“挂个虚名”,连这次参加汉诺威工博会都是中方“自掏腰包”。
作者:石涛
责编:严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