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界部分人士联名签署《网络人权宣言》
2009年10月9日《网络人权宣言》中提出了保护言论自由权、发表权、编辑权、采访报道权、评论权、匿名表达权、网络资讯搜索权、网络隐私权和网络信息自由流通权等观点。宣言还提议将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的纪念日,定为中国网络人权日。
该宣言作者以及签署人之一,北京资深媒体人凌沧洲表示: "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对中国网络的现状进行思考。我们提出这个温和的、理性的、建设性的文本,是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动的。我们只是想给我们的国民提供一种价值观,一种参考的意见。我们的《网络人权宣言》也不一定完善,也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意见,都可以探讨和批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宣言,让人们对网络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有所思索,有所争鸣。这是我们的初衷。"
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创造了更大的表现自我观点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知识。"公民记者"这一群体正在形成并逐步发展,他们通过自由的视角报道民众感兴趣的话题。凌沧洲说:"公民记者的时代在中国大陆到来。这也是促成我们发表宣言的理由。公民记者有别于传统的记者,必须通过层层审查来报道事实真相。有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就能够快速地报道事实。我想这也正是目前社会主流提倡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的具体体现。通过网络能够更快地予以实现。"
凌沧洲肯定了中国在人权方面的进步,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问题:"从纵向来看,当然中国的人权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网络给中国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空间,在一些论坛和博客上比起过去表达的空间多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地方要推行实名制,还有绿坝软件安装的问题都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同的争议和反响。这都是值得关注的。我们也理解官方的控制,如果他们的出发点是单纯为了秩序和稳定,这是绝大多数人都需要的,我们也需要秩序和稳定,这一点我们也认同。但是如果秩序和稳定导致了言论自由的丧失,我们就会对此有看法。有一些决策人士提出实名制,有些地方对人肉搜索也进行了一定限制。这些想法都通过网络人权宣言表达出来,也是希望引起思想的碰撞和争鸣。"
几位学者的倡议提出后,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回应。凌沧洲表示,已经有外地的网友提出希望要加入签名,可能在不久会推出第二批签名。同时他强调,这个宣言肯定是不完善的,其中列出的倡议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网络的人权问题。也许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抛砖引玉,目的是能够引起思想的激荡。
凌沧洲接着介绍说:"我们只是一些思想者和一些网络公民,有很多行为只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能够活跃国民的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我认为就是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最终还是需要朝野的互动,需要开明的决策人士和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一起来推动中国各方面的发展。"
作者:余思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