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争服务的科学研究
2013年11月2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不要小看这柠檬黄色的小虫子,它可是一个导航天才:沙漠蝗虫拥有超乎寻常的视觉器官。不管是在漆黑的深夜,还是在明晃晃的日光下,它都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哪怕跋涉数千公里。沙漠蝗虫是依靠星星或者月光来辨别方向的。这也许可以为人类航空导航系统提供借鉴--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科学家们是这么想的。
"这种看起来好像毫无恶意的研究项目却让我大吃一惊",北德意志电台(NDR)的记者施图隆茨(Benedikt Strunz)讲述道。他和北德意志电台和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的记者同仁们一道调查发现,许多德国大学接受了美国国防部的委托在进行科研项目。马尔堡大学也在其中。他们从美国空军那里得到了7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施图隆茨说:"在我们的询问之下,大学方面解释说,这只是基础研究。"
然而仔细调查之后他们发现,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沙漠蝗虫的视觉特点是否也能用在无人机和定向炸弹上。"这毫无疑问是军备研究",施图隆茨说。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这些研究成果未来甚至有可能被用于无人机的"定点清除"行动。
各高校证实合作存在
马尔堡大学并非个案:根据北德意志电台和南德意志报记者的调查,在过去几年中,一共有22所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得了美国国防部的科研经费。也就是说,应该有大约1000万美元的美国国防经费流入德国。这些经费都是用于军备研究和基础研究。
比如说慕尼黑大学就在2012年从美国国防部得到了47万美元的资金,以改进军用炸药的性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Gesellschaft)则为美国军方研制防弹玻璃和弹头。而萨尔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2012年1月获得了12万美元的经费,用于对语言结构的数学化处理研究。上述大学都对相关资金的支付予以了证实。
在获得美国军方资助的这些德国机构中,也包括通过所谓民用条款宣布自愿放弃军事研究的大学。德国左翼党在联邦议会的高校政策发言人戈尔克(Nicole Gohlke)批评道,这样的自我约束已经成为"做戏"。然而,相关大学并不认为自己违反了这一民用条款。比如不来梅大学就解释称,该校由美方资助的卫星研究项目属于基础科研,符合民用条款的规定。事实上,这些大学从事的研究项目中,很多都属于所谓的"两用研究",其科研成果既可以服务于民用事业,也可以用在军事领域。
德国反对党要求增加透明度
德国大学校长会议主席希普勒(Horst Hippler)驳回了针对高校接受美国军方委托进行科研的批评。他说:"原则上讲,我们没有理由将一个德国的亲密盟友国家国防部的委托拒之门外。"
而多特蒙德科技大学的物理学家和和平研究者阿尔特曼(Jürgen Altmann)则抱有一定疑虑:"如果科学家为战争准备工作服务,这就已经存在一定问题了。而如果是为美国军方服务,那就更有问题了。不管怎样,美国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而且有些情况下是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科学界必须时刻考虑到,自己的科研行为有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
北德意志电台记者施图隆茨说:"大多数大学过去对这类合作都进行了低调处理。"记者们是首先在一个美国的数据库里找到了相关信息。
而这些信息一经媒体曝光,反对党立刻提出了批评。左翼党人士戈尔克说:"这在过去竟然从来没有公布过,简直是不可思议。"绿党在联邦议院的高校政策发言人格林(Kai Gehring)则要求大学对其第三方委托科研项目信息实现透明公开:"只有把合同要点信息公布出来,才能使社会对有关科研项目的道德评价展开必要的讨论。"
此外,德国政府也向科研机构委派一些军事研究课题。目前,德国国防部透露,在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支付了大约1000万欧元的资金。而科研项目所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从防御技术到社会科学都有。德国国防部拒绝透露更多的信息,称"出于军事和民事安全的原因"不能公开细节内容。记者施图隆茨希望,在这方面也能看到"更多的透明度"。
作者:Nils Naumann 编译:雨涵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