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令普京尴尬的索契效应

2014年2月5日

依照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计划,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应该要大举提升俄罗斯的形象。但德国之声评论员Ingo Mannteufel认为,结果却适得其反。

https://p.dw.com/p/1B3Lt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索契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刻的心情应该与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多年前差不多:这名美国著名歌手兼演员2003年控告了一名摄影师,试图阻止其位于加州住宅的空拍照片被散播。但这起轰动一时的诉讼案反而使媒体注意到这组照片。自此之后,公关顾问和新闻记者便将这种企图掩盖或删除不愿曝光的信息,但却适得其反吸引公众注意的作法,称之为"史翠珊效应"。如今普京总统也创造了能与之齐名的"索契效应"。

普京的冬奥会

因为,当俄罗斯总统在近十年前争取由索契举办2014冬奥会时,他的脑中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他要让全世界看到,新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他所执政的近20年间,成为一个既现代又进步的国家。早在规划冬奥会时便已清楚知道,(索契的)基础建设和运动场地将是造价数十亿的超级项目。但普京并不退缩:索契冬奥会将在国内外传播俄罗斯是现代化强国的新形象,它将成为俄罗斯的一次光荣胜利。

然而,与芭芭拉•史翠珊的诉讼案相同,普京总统获得了反效果:外界并未对新俄罗斯赞誉有加,反倒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随着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脚步逼近,新俄罗斯的黑暗面越发受到媒体的关注。目前应该已有数百万个新闻文章、广播节目内容、在线评论或电视报道,以索契冬奥会的准备工作为例,报道俄罗斯今日的问题:贪污、官员专横、公家机关的独断、严峻的人权状况、环境破坏、媒体审查、反同性恋法规、对经济移民的不公待遇、北高加索地区的族群冲突、延宕的建设项目等等。

Ingo Mannteufel
德国之声评论员Ingo Mannteufel图像来源: DW

当然,过去类似的报道早已层出不穷。但索契冬奥会大幅提高了报道的次数,就连对政治较不感兴趣的公众也知晓今日俄罗斯的状况。而俄罗斯问题丛生的印象,会同奥运举办过程以及哪个选手入选的消息,一起深植于国际社会的脑海中。

超大型项目往往棘手

毫无疑问,此类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总是附带风险。德国人会立刻联想到柏林新首都机场的建设过程。如此说来,部分批评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并不公平,他们正尴尬地看着自己的国家受到国际的讥讽嘲笑。因为在索契冬奥会项目受到批评的同时,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已经有明显的整体改变,在经济和技术上也已现代化。

普京总统没有料到的是,比起改善国家形象,索契冬奥会反倒凸显出更多俄罗斯国内的问题。正因如此,一个新名词应运而生:索契效应。

作者: Ingo Mannteufel 编译:张筠青

责编: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