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香港人要换换口味
2015年8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部数据,香港是亚洲人均海鲜消费的第二大户,平均每人每年吃71.2公斤海鲜,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与此同时,香港也是世界最大的海鲜出口地之一,其当地水域的渔业资源因严重捕捞而日渐枯竭。
濒危物种上菜单
无论是高档餐厅还是海边小馆,香港处处都少不了海鲜。食客们常常可以从鱼缸中自选活鱼。而龙虾面和炸大虾也格外受欢迎。
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部收集的"鱼缸数据"显示,香港传统菜单上超过一半的海鲜产品都属于"生态发展高度受威胁"物种。该组织的环保总监魏启宏(Gavin Edwards)对法新社说,"过度捕捞导致海洋鱼类总量下降、多种鱼类濒临灭绝,然而这些鱼仍然在我们的菜单上"。
他说,"作为一个海鲜消费大国,香港有责任做出改变。"
在香港很受欢迎但同时面临威胁的包括石斑鱼、野生海参和苏眉鱼。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出了一份针对香港的新网上海鲜手册,详述了哪些鱼类属于濒危种类。该组织最近也召开了"可持续发展海鲜周"活动,要求餐馆提供有利于海洋生态的佳肴。
生态餐单
不过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变顾客的用餐习惯。
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町泽(Ted Machizawa)刚刚在香港新界东部以海鲜饮食闻名的西贡吃过午餐。他说,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点的清蒸石斑和虾是否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他表示,在鱼缸选鱼时主要关注的是鱼的样子而非其种类。
香港人Janice Fung表示,餐馆很少给出采购信息。"如果你去一个高档餐厅或专业海鲜馆子,他们或许会告诉你。否则这类信息很不全面。"她在香港一家著名海鲜餐厅等菜时说。
她还表示,如果自己知道所食用的是濒危物种,她会尽力避免点这道菜。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推动下,这家海鲜餐厅也提供一份有利于海洋生态、避开具有争议的鱼翅等菜肴的餐单。
"如果不用鱼翅做饺子的话,其实从口味上也不一定能吃出区别",该餐厅的大厨边做生态餐单上的海鲜饺子,边对法新社说。他表示,餐馆正在迈出改变人们饮食习惯的第一步。
供应商的努力
一些供应商也尝试为生态尽一份力。曾在银行工作、如今养鱼的Mark Kwok说,希望通过养殖目前在海洋中数量下降的石斑鱼,帮助抑制生态危机。他的渔场在2013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为"有利于生态发展"。
"我们这里有35000条鱼。哪怕全部吃掉它们,也不会改变生态环境,因为这些都是养殖鱼",他对法新社说。
菲律宾的环保人士表示,菲律宾巴拉望岛附近的石斑鱼的数量也日益减少。"一些渔民称,以往在岸边就能捕到鱼,如今要下深海",巴拉望岛政府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发言人说。
餐厅的担忧
一些香港餐厅则担心,改变菜单将影响其客源以及收入。
"很多顾客都来自中国大陆,他们想要尝新尝鲜",一家西贡海鲜馆子的老板指着鱼缸里的苏眉鱼和石斑鱼说。"这些顾客喜欢选择那些色彩斑斓的鱼类,或者新抓的野生鱼"。
他表示,如果要让菜单变得更加有利于海洋生态,他要划去餐单上70%的菜,而这恐怕会带走客源。
另一方面,环保人士表示,目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魏启宏称,最新调查显示,80%的顾客在预先知情的前提下,不会选择生态发展受威胁的海鲜。"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加了,不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