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光明工程”十年谈

文雨2006年12月6日

中国目前有大约2%的人口仍然无电可用。按比例看,似乎不多,不过如果换算成具体数字就是3千万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用电问题,中国政府发起了“光明工程”。另外,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合作部展开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合作项目也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非集中发电领域。

https://p.dw.com/p/9UWa
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这样的光明图像来源: dpa

中国政府1996发起的“光明工程”为期15年,其目的是通过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照明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决定同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合作部展开双边技术合作,在甘肃、青海、云南和西藏四个省份进行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到如今,这一项目已经进行了5年。该项目技术顾问韩非经常往来于昆明、兰州、西宁之间,他分析说:

“为什么一些村庄或者地区还没有通电呢?因为太远了。如果在这些地区铺设电网的话,花费太高。从经济角度看,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散发电要比铺设电网更加合算。因为当地有很多高山,有些山峰高达数千米,而村里可能只有30多户或者40多户人家,用电量并不大。这样一来,铺设电网费用过于昂贵,经济上无法承受。所以就出现了分散式的供电体系。”

受德国经济发展合作部委托的“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除了帮助中国偏远地区建设风能、水能、光伏发电设备等技术体系,还要帮助地方提高技术质量,培养技术人员。韩非表示,缺少技术人员是该项目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问题在于专业人员的匮乏。例如一旦出现了技术故障,需要当地有人能够对其进行修理。这样的人员现在还需要培训。当地的平均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要通过培训才能让当地人能够在未来操作、维修这些设备。”

作为德国技术顾问,韩非已经学会了说简单的汉语。他对于经常要去偏远地区工作并不在意,而且还觉得,与当地人的合作让他感到非常舒服。“尽管这些人相对很穷,例如在四川有的地区,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300元人民币。但是这些人都非常友善、开朗、对新事物很有兴趣。尽管地区方言会造成交流上的困难,当地很多人不会说普通话,但是在那里工作很有意思。”

韩非表示,中国中央政府很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政府投入了大约4千7百万欧元资金用于光伏发电、水力发电、以及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并实行送电到乡,以解决130万人的用电问题。尽管中德合作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项目将于明年9月截止,但“光明工程”仍会继续,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政府准备实行“送电到村”,具体的实施工作目前正在准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