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分析:中国为何仍在避免批评俄罗斯

2022年3月23日

北京称,“俄罗斯是G20重要成员,任何成员都无权将其开除”,以此回应西方对于俄罗斯是否应继续留在G20的讨论。显然,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仍然没有选择站在西方阵营。有分析认为,中国避免批评俄罗斯的做法已削弱了其自称的中立国主张,是两面手法。

https://p.dw.com/p/48vmH
中国将在俄乌危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国将在俄乌危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因在俄乌问题上的暧昧立场在国际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越来越多声音要求中方摆明立场,拿出实际行动支持和平。

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周五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视频会谈中警告,若中国向俄方提供实质性援助,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后果”。

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也敦促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周三(3月23日)呼吁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而是为和平做出努力。德拉吉说:“我们需要重申,我们期望北京避免采取支持莫斯科的行动,并积极、有力地参与和平努力。”

Kiev, Ukraine | Mykhailo Fedorov | Minister für Digitale Transformation
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表示,希望中国支持乌克兰,“选择光明的一面”图像来源: Volodymyr Tarasov/Avalon/picture alliance

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近日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中国支持乌克兰,选择光明的一面”,称“基辅注意到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措辞出现了某种变化”,呼吁中国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乌克兰。

泽连斯基的幕僚长叶尔马克 (Andriy Yermak)也在3月22日一场在线新闻会上称,乌克兰希望中国在制止战争中发挥“更明显的作用”,也表示泽连斯基考虑与习近平举行会谈。

目前,泽连斯基已经同西方多位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也通过视讯向多国议会发表了讲话。

叶尔马克在推特上写道:“基辅希望北京能在结束这场战争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我们期待着泽连斯基和习近平的会谈。”

中方打造“中立立场” 西方不买单

自2月24日俄罗斯举兵入侵乌克兰以来,中方拒绝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为“战争”或“入侵”,更没有谴责俄罗斯。尽管俄乌战争现已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但中方虽一再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却继续维护与莫斯科的伙伴关系,在外交政策上仍未出现明显的转向。

德国《商报》在3月20日的评论文章中表示,“西方应该以实际行动衡量中国”,“种种迹象均表明,中国绝非中立”。

在3月2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英国首相约翰逊呼吁中国同其他国家一道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并表示中方“同大多数国家的愿望相一致”,并称“时间将证明,中方的主张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围绕西方有关俄罗斯是否应继续留在G20及其它重要国际组织的讨论,中国也表明了力挺俄罗斯留在G20的态度。在3月2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针对西方国家评估俄罗斯是否应继续留在二十国集团内的提问时回应道,“俄罗斯是G20重要成员,任何成员都无权将其开除”。

中国反战中立? 审查下的民意暴露天机

《纽约时报》在3月23日分析中国为何在俄乌冲突中“处于外交边缘”的文章中表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已处于“外交边缘”。文章写道:“中国一直没有做的是敦促俄罗斯就结束战争进行谈判。俄乌战争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对世界经济乃至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尽管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呼吁中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中国反而试图保持与战争的距离。中国敦促和平,但不出面调停或组织谈判,而是把这些努力留给法国、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小得多的国家。”

文章还指出,“中国避免批评俄罗斯的做法已削弱了其自称的中立国主张”,“华盛顿的官员把习近平的立场视为两面手法,将其与中国围绕着朝鲜核计划的外交做法进行对比。”

除了力挺俄罗斯继续留在G20外,中国还反对乌克兰提出的在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讨论俄乌战争的呼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不是讨论乌克兰等政治安全问题的合适场所。”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拜登已发出警告的当前形势下,中国也不太可能对俄罗斯提供太多援助。美媒《巴伦周刊》在3月23日的一篇题为《中国不太可能援助俄罗斯,这是其中原因》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以及考虑到制裁可能给中国目前已陷入困境的经济带来的破坏,北京不太可能铤而走险援助莫斯科。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