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否可能成为中国的战场?
2011年6月22日南海:中国进退两难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权争议,这几年已经成为一个令中国十分头疼的问题。由于南海底下石油资源丰富,再加上由于中国的崛 起,东南亚国家大都希望依靠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影响,而美国也希望借助东南亚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东南亚国家近来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叫板的程度不断增高。
在中国方面,由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上涨,北京高层之前确定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权在我"的方针,几已成为被人们嘲 笑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中国国内民意还是一些企业,都似乎有在南海问题上蠢蠢欲动,先下手为强的意图和行动。因此,一段时间来,发生在中国和东南 亚国家的一些南海冲突事件,很难说清到底是谁的责任。5月26日,中国的海监船与越南的勘察船在有争议的南海海面发生冲突,最后中国方面剪断了海底的电 缆,从而引发了最新一轮的中越南海争议。
5月29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次对中国的行为提出抗议,并表示越南可能将动用海军力量来解决争端。这是东南亚国家第一 次将军事打击方案提上桌面,也使得中越之间长期存在的恩怨再次表面化,尤其是中越是否可能在南海开战,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盲动的民意推波助澜
事实上,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争议中,越南和菲律宾是两个比较行动最为激烈的国家。除了越南首先将军事议题提上议事日程外,菲律宾最近正考虑将英文的"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
但面对这些行动,中国方面的举措则似乎有些前后矛盾之处。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南海的先下手为强策略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国官方的立场却又相对比较暧昧,从而导致了中国民间的相当不满。
这一怪圈实际上也折射出今天中国的两难和困境,那就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一方面过分不自量力,从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 起的不应有的疑虑和警惕,而另一方面中国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又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部署。这一两难的结果就是,崛起期的民意被煽动起来了,而盲动的民意 最终又无法得到良好的舒缓。
在南海问题上,盲动的民意是令北京高层十分头疼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南海风云激荡,尤其是与越南的矛盾加剧,中国国 内主张对越开战的民意不断上升,令北京高层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坦率讲,今天的中国内外并没有做好对外开战的准备,甚至也并无此决心。但盲动的民意却不断推 波助澜,令决策者也逐渐陷于迷茫,并继而导致利令智昏。
在这方面,北京比较顾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的稳定状况,二是美国的态度。就第一个问题而言,维稳几乎已经成为北京高层 的头号目标。为了维稳,北京不敢与北朝鲜翻脸;为了维稳,北京对内动辄动用军队和坦克平定骚乱。但在外交战略上,维稳之上的策略却往往使得北京高层瞻前顾 后,不敢有所作为,并继而导致日益盲动的民意的不满。
为转移矛盾铤而走险?
北京领导人面临的这一内外困境,与欧洲工业化早期的现象颇有类似之处。不同的只是,今天的中国没有象欧洲早年那样经历过思想启蒙的洗礼,有的只是崛起期的盲动。
人们千万不可小看了这一盲动的情绪,它在危险的时候,很可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盲动举措。中越是否可能开战就是一个明 显的例子。从表面上看,今天的中国既没有开战的决心,也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但在民意的不断盲动和骚动下,尤其是在越南不断紧逼,而中国国内矛盾又无法找 到出路和出气口时,形势就可能变得比较危险。若越南方面无法保持克制,若中国继续不断遭受心理刺激,那么一个本来并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国家,完全有可能走 上对外战争的道路,并借以转移国内矛盾。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这样的例子和教训。
中国是否会走上这条道路?南海是否会成为中国的战场?人们正在谨慎地观察。
作者:李崇光( 香港的中国问题分析员)
责编:洪沙